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农林渔牧 » 家禽

晴隆县合作养鹅包回收

  • 发布时间:2024-04-18 12:39:10,加入时间:2012年03月02日(距今4475天)
  • 地址:中国»江苏»淮安: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
  • 公司:福源禽业生态养殖孵化场,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章先生,手机:13852810258 微信:fuyuaneye 电话:0138-52810258 QQ:1936336011

养鹅有“六怕” 防治有方法

一怕凉着 程国会总结了第一年养鹅死亡率高的教训,在第二年,她该投入的不怕多花。每年5月份开始,程国会在没育雏前先巧用砖头搭火炕,在育鹅室内取暖。还用木料做成框架,花上2000多元买来网制作育雏床,即通风又保暖。为了不让雏床地面水泥凉气影响鹅的育成温度,她还用稻壳铺到地面,既保证了鹅雏生长的温度,又清理了鹅雏的粪便。幼雏时期,她把室温控制在29℃左右。随着鹅雏的渐长,再适当降低温度,以接近室外温度为宜。 

  二怕热着 程国会按着前人养鹅的经验,幼雏期饲养鹅,室内温度保持不超过29℃~30℃。为了防止鹅雏过密,程国会还采取用纸壳箱分离的做法,每箱不超过10只鹅雏。随着鹅的渐长,再次分箱,每箱不超过7只鹅,这样有利于鹅的生长。在六月中旬到七月旬,她每天将鹅的水槽勤添水,勤换洁净水。白天、夜间保证供足水,大大地减少了热应激带来的死亡。定期打针、喂药以增强鹅的体质。

  三怕饿着 程国会养鹅除了坚持每日的正常饲喂,每天喂3~4遍外,夜间要加喂一次料,时间掌握在12点之前,这样可保证鹅的健康发育。 

  四怕饱 她每天坚持勤喂,每次定量、分槽喂,弱鹅壮鹅分开喂。她说,过多投放饲料即浪费,又会造成鹅消化不良,导致疾病。根据鹅的不同生长阶段,随时增、减饲料,科学搭配,达到不能饿着也不能过饱的标准。 

  五怕浇着 她说在放牧初期,刚刚适应外界环境的小鹅不能让一场突然袭来的雨浇着。这样她就在此期间,天天听天气预报,赶上有雨天,她便带着护鹅的塑料布、棚布,放牧时间可随时支起来避雨,使鹅不会因浇着而引发疾病。 

 六怕瘟 第一年养鹅,程国会由于不懂经验,对鹅瘟的防治不及时,而使小鹅死亡了700只。以后她吸取了教训,及时给鹅注射疫苗,结合实际,请畜牧技术人员指导,打血清,二联、三联疫苗;采取定期防疫与常规防疫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地避免了鹅瘟的发生,使成活率由刚开始的60%,提高到现在的97%。

鹅苗订购电话

24小时 联系人:章先生  热线电话:138 5281 0258(同号)  QQ

鸭苗品种:鲁鸭,麻鸭,青壳2号,金锭鸭,康贝尓,樱桃谷,黑金锭,鸳鸯鸭,北京肉鸭等,

鹅苗品种有:扬州白鹅.扬州三朵花,四季鹅,四川白鹅,皖西白鹅,浙东白鹅,郎德鹅,莱茵鹅,扬州白鹅等鹅苗  

鹅脂肪肝综合症的防治措施,怎么预防鹅脂肝病

脂肪肝综合症也叫脂肝病,是因为鹅体出的新陈代谢出现障碍,造成大量的脂肪沉积在肝脏当中,从而引起肝脏病变的一种疾病,大家要及时防治:

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冬季和早春。主要见于产蛋鹅群。由于此季节天气寒冷,青绿饲料缺乏,鹅群多饲喂单一饲料稻谷,在产蛋季节,饲喂量充足,原放养鹅群采食量大,而且活动量比以前减少,容易使脂肪在体内沉积,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当人为强行追逐、捕捉鹅或在产蛋时受惊吓,易造成肝脏破裂而急性死亡。临床所见病例都是营养良好的产蛋母鹅。 

1.病因 

(1)饲料单一,长期饲喂碳水化合物过高的日粮,同时饲料中缺乏蛋氨酸、胆碱、生物素、维生素E、肌醇等中性脂肪合成磷酯所必需的因子,造成大量的脂肪沉积于肝脏而产生脂肪变性。

(2)缺乏运动或运动少,容易使脂肪在体内沉积,往往也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3)某此传染病和黄曲霉毒素等也可能引起肝脏脂肪变性。

2.临床症状

  发病鹅群营养良好,产蛋率不高,病鹅无特征性临床症状,常因肝脏破裂而急性死亡。

3.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皮肤、肌肉苍白、贫血,肝脏肿大,色泽变黄,质地较脆,有时表面有散在的出血斑点,常见肝包膜下(一侧肝叶多见)或体腔中有大量的血凝块,腹腔和肠系膜有大量的脂肪组织沉着。若并发副伤寒病例,可见肝脏表面有散在的坏死灶。

4.防治措施

(1)合理调配饲料日粮,适当控制鹅群稻谷的饲喂量,以及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一般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2)发病鹅群的饲料中可添加氯化胆碱、维生素E和肌醇。按每千克饲料加1―1.5克氯化胆碱,10个国际单位维生素E和1克肌醇,连续饲喂数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鹅苗订购电话

24小时 联系人:章先生  热线电话:138 5281 0258(同号)  QQ

鸭苗品种:鲁鸭,麻鸭,青壳2号,金锭鸭,康贝尓,樱桃谷,黑金锭,鸳鸯鸭,北京肉鸭等,

鹅苗品种有:扬州白鹅.扬州三朵花,四季鹅,四川白鹅,皖西白鹅,浙东白鹅,郎德鹅,莱茵鹅,扬州白鹅等鹅苗  

鹅皮下气肿

  皮下气肿是幼鹅等幼龄家禽的一种常见疾病。本病的发生,可见于粗暴捕捉,致使颈部气囊或锁骨下气囊及腹部气囊破裂,也可因其他尖锐异物刺破气囊或因肱骨、鸟喙骨和胸骨等有气腔的骨骼发生骨折,均可使气体积聚于皮下,产生病理状态的皮下气肿,此外,呼吸道的先天性缺陷亦可使气体溢于皮下。 本病多发生于1―2周龄以内的幼鹅,临床上常见于颈部皮下发生气肿,因此又称之气嗉子或气脖子。 

1.临床症状

 患鹅颈部气囊破裂,可见颈部羽毛逆立,轻者气肿局限于颈的基部,严重的病例可延伸到颈的上部,以至于头部并且在口腔的舌系带下部出现鼓气泡。若腹部气囊破裂或由颈部的气体蔓延到胸部皮下,则胸腹围增大,触诊时皮肤紧张,叩诊呈鼓音。如不及时治疗,气肿继续增大,病鹅表现精神沉郁,呆立,呼吸困难。饮、食欲废绝,衰竭死亡。

2.病理变化

 临床剖检的病鹅内脏器官常无明显特征性病变。仅见气肿的皮下充满气体。

3.防治措施

  注意避免鹅群拥挤摔伤,捕捉或提拿时切忌粗暴、摔碰,以免损伤气囊。发生皮下气肿后,可用注射针头刺破膨胀的皮肤,使气体放出,但不久又可膨胀,故必须多次放气才能奏效。很好用烧红的铁条,在膨胀部烙个破口,将空气放出。因烧烙的伤口暂时不易愈合,所以溢出气体可随时排出,缓解症状,逐渐能痊愈。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