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农林渔牧 » 家禽

都匀市合作养鹅包回收

  • 发布时间:2024-04-18 12:39:10,加入时间:2012年03月02日(距今4475天)
  • 地址:中国»江苏»淮安: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
  • 公司:福源禽业生态养殖孵化场,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章先生,手机:13852810258 微信:fuyuaneye 电话:0138-52810258 QQ:1936336011

鹅副黏病毒病防治措施,鹅副黏病毒病的治疗

鹅副黏病毒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鹅染病后会出现消化道病理变化,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死亡率很高,其中雏鹅的死亡率达90%以上,要重视防治,现将鹅副黏病毒病防治措施提供如下:

  制定一个科学的免疫程序,对防治鹅副黏病毒病的发生是极为重要的,但它仍受诸如疫苗的质量、鹅群免疫应答基础、母源抗体水平、个体差异、干扰免疫的疾病以及饲养场的防疫卫生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应做好鹅群的免疫监测工作,一旦发现鹅群的鹅副黏病毒病抗体(HI抗体)水平下降(通常以HI抗体效价1:16为临界点),就必须进行加强免疫。 

  灭活苗:鹅副黏病毒病灭活苗是应用具有高毒价和免疫原性好毒株的绒尿液经福尔马林灭活后,加入适当比例的油佐剂制成。由于鹅副黏病毒属于禽副黏病毒I型基因Ⅶ型毒株,而禽副黏病毒I型基因型的毒株不断出现,培育~株新基因型弱毒株~般需要三年,在这三年内又可能出现新基因型毒株,使培育弱毒株失去应用价值。从生产上应用结果,表明灭活苗能有效控制本病的流行发生。 

  种鹅免疫:留种时应进行一次免疫,产蛋前2周再进行一次灭活苗免疫,在第二次免疫后三个月左右进行第三次免疫。使鹅群在产蛋期均具有免疫力。 

  雏鹅免疫:经免疫的种鹅产下母源抗体正常的雏鹅群在15天左右进行一次灭活菌初免,2个月后再进行一次免疫;无母源抗体的雏鹅(种鹅未经免疫),可根据本病的流行情况,在2~7日龄或10~15日龄进行一次免疫,在第一次免疫后2个月左右再免疫一次。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计划地做好鹅群的免疫监测和疫苗接种工作,使鹅群保持有高水平的抗体;新引进的鹅必须严格隔离饲养,同时接种鹅副黏病毒病灭活疫苗,经过2周确实证明无病时,才能与健康鹅合群饲养;鹅场要严格执行防疫卫生制度,人员进出要进行消毒;鹅群必须与鸡群严格分区饲养;鹅群一旦发病,应立即将病鹅隔离或淘汰,死鹅烧毁或深埋,同时对鹅群中没有症状的鹅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免疫时应勤换注射针头,避免用具污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减少并发病和有利于肠道病变的恢复。 

  应用抗鹅副黏病毒病抗血清、卵黄抗体或用抗小鹅瘟和抗鹅副黏病毒病双抗体作鹅群紧急注射,有较好的保护率。 

由于小鹅瘟仅发生于1月龄内的雏鹅,因此相比较而言鹅副黏病毒病所造成的损失要比小鹅瘟大得多,应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鹅苗订购电话

24小时 联系人:章先生  热线电话:138 5281 0258(同号)  QQ

鸭苗品种:鲁鸭,麻鸭,青壳2号,金锭鸭,康贝尓,樱桃谷,黑金锭,鸳鸯鸭,北京肉鸭等,

鹅苗品种有:扬州白鹅.扬州三朵花,四季鹅,四川白鹅,皖西白鹅,浙东白鹅,郎德鹅,莱茵鹅,扬州白鹅等鹅苗  

看看饲料行业的造假百态!

一、赤裸裸造假

以次充好在饲料行业算不得很没良心。赤裸裸的造假,产供销一条龙,疯狂的广告叫嚣,对质检人员的贿赂、恐吓和打击,是我们更应直面的现实。

1、棉粕加三甲胺加脲醛树脂,就变成了鱼粉,价值提高了五六十倍。不论外观还是蛋白含量,都可以乱真。为了迷惑用户,造假者们还给有毒有害没有任何营养价值的脲醛树脂取了一个很动听的名字:“蛋白精”,其作用是专门针对蛋白含量检测,一个点的脲醛树脂相当于六个点的蛋白含量,水平不可谓不高,没有一定的教育背景是造不出这种假货的。

2、粘土过筛、成型、染色后可假冒豆粕。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筛土大军蔚为壮观。据说,筛土者们可以根据客户的各种需求“量身定做”,绝对“保证质量”。

3、两块钱一公斤的淀粉加点无机酸,就成了维生素B5(烟酸),卖个四五十块钱问题不大,用国标一测,含量应该不会低于99%。

4、一百多块钱一吨的沸石粉也是好东西,因为具有吸附功能,可以降低粪便氨气味,甭费事,掺点稻壳粉直接装袋,就说是“益生素” “加酶益生素” “产酶益生素”,一斤就能卖几块钱到几十块钱,很畅销。

5、抗生素渣加玉米芯粉,是兽药,包治百病。

6、很近炒作火爆的微生态制剂,更是让人惊爆了眼球,国内的很多知名公司,都推出了微生态制剂,不约而同的是把烘干的死菌制剂,说成是活菌制剂。 死的说成是活的,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7、稻壳粉胡乱加些细菌让它发霉,然后一块儿干燥粉碎装袋,这就是现在广泛采用的所谓“固体发酵技术”。号称是国家项目、太空菌种、日本引进XM菌、连日本的教授都能伪造出来。看看他们的“车间”,还谈什么消毒、除杂菌,然而却能大量生产高酶活的植酸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酶制剂,"单峰""双峰"都有。号称活菌数量每克含几千亿。一知半解的所谓“技术经理”,连科普知识都很匮乏,把毒性很大的霉菌竟然也计入酶活中,公开叫嚣“酶活高不怕检测”。

8、皮革厂恶臭而有毒的下脚料可用来生产肉骨粉,甚至有号称合资企业的大公司专门进口此类垃圾,在我们母亲河的上游干着公然制造假货、严重破坏环境的罪恶勾当。

9、氯化胆碱的含量可以高达80%,但价钱可以低到2400元/吨,你不能不佩服他们技术的“先进”。

10、饲料中的多维也很有意思,肥育猪用多维卖到十多块钱一公斤,竟然还有人相信标签上印的“良心品质”字样。

二、玩弄概念

概念性添加剂的出现,则比假冒伪劣更为隐蔽,更为无耻。一些所谓的专家、学府、大公司,利用善良的人们对他们的信任和尊敬,肆无忌禅地抛出一个个五彩缤纷的概念,直接蔑视国家的标签法,在有效成份和作用机理上闪烁其词。

生物肽、活性蛋白修饰物质、基因技术产品、纯天然超临界提取物、纳米技术产品、蜂胶、深海鱼油、未知促生长因子,等等等等,这些花哨的概念在饲料界已经鼓噪多年。

虚假的实验数据和图表随意瞎编。比如博导王某某教授主持开发、某某公司套取国家数百万科技基金生产的“脲酶抑制剂”产品竟然在几乎所有的饲料行业杂志上大肆宣传可提高奶牛产奶量30~50%,并且有喂养试验数据佐证,可谓登峰造极。

某某大学的校办企业某某公司更是神奇,编造的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些产品大部分既不是具有新饲料添加剂证的新品种,也不是农业部允许使用的添加剂目录中的品种,却能够批文批号齐全,甚至号称“创新”技术,另说对于极为弱势的养殖户来说,就是对大型饲料厂都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位于北京昌平农村,仍然挂名北京某大学化学系实验工厂(尽管化学系早就长大成学院了)的一家小厂,多年来也是本行业的知名企业,生产众多的模棱两可的产品。其中有一种“水质快速分析盒”,用于水产养殖水质检测,没有任何批文批号,也查不到标准备案,有的品种误差高达50%以上,纯属蒙人。监管不力,或官商学勾结,岂一个“乱”字了得!

人们还在试用他们的产品时,各种腾挪已同时进行,琳琅满目的概念不断推陈出新,让人应接不暇。用户还没有发现这些伪产品的真面目时,“高智商者”们已经大发其财,腰缠万贯了。据说某某大学某某公司已经今非昔比,开始涉足房地产了。

三、滥用有毒有害化学品

为了追求所谓的使用效果,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随意加入添加剂中,非常令人担忧。近年来大家都把目光盯在瘦肉精上,实际上,比瘦肉精严重的还有很多。

例如:养猪的都希望猪粪黑,以为粪黑消化就好。现在有一种来自浙江的使猪粪变黑的添加剂“黑宝”,其主要成份是甲紫,作用机理自然是对消化道内的东西直接进行染色,粪便自然也就黑了,但据说甲紫具有高残留性和致癌性,甚至已经禁止作为外用药了,更不用说内服。

又如:为了使猪皮肤发红好看,超量使用有机砷制剂,有的添加剂则干脆直接加入大量砒霜,除了直接损害猪肉消费者的健康外,还间接地通过猪粪回田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土壤砷污染。某某大学某某公司的产品“肤红素”即是一例,他们每年的销量估计不下千吨,每吨成本不过几百元,但售价高达四五万元,这些年来,科达公司的肤红素给自己带来了数以亿计的利润,给全国的土壤带来了估计不低于1000吨的砷污染。

再如:为了让猪多睡觉,安眠药的级别越来越高,从安定、艾司唑仑到这些国家管制药物都在广泛使用。为了控制水产育苗的性别比例,直接使用避孕药。为了使蛋黄颜色变深,使用色素甚至工业染料。

所有这些,都不是一般人就能弄出来的。各大院校的专家学者们有很大的功劳。还在继续,还在发展,还在“创新”。

然而,理性的人们应该想到,这一切正常吗?看看媒介上各种触目惊心的报导:食品中毒事件屡屡发生;九岁小女孩开始发育;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农产品出口受阻,等等等等。这些难道不是饲料行业某些从业者们犯下的罪行吗?马路上靠卖力气吃饭的三轮车夫要严打,偷自行车的小孩要劳教,偷两头牛的农民可以判十几年徒刑。但是,这些祸国殃民的造假分子、专家学者,我们不能管,因为他们有钱,有地位,他们多少纳些税,他们解决了一些就业,他们念的经我们不懂。

那么,到底是谁在为假冒伪劣买单呢?是经销商?是饲料厂?是养殖户?是食品企业?都不是,是我们消费者,是我们的同胞,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是我们的产业,是我们的民族,是我们的未来。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