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则消息,说有的高三生,在填报高考信息表的时候,在“家庭住址”栏目里,有的就写了个“家”,有的写了个“关山街93号”。而且录取他们的那所大学招办老师,光核对考生的地址就打了20多通电话,不由得让人感到惊奇。
我们是该惊呼他们如此“不认真”,还是“故意为之”,恐怕都不是的。就像当初我们填写的时候,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生怕有一个错字别字,误了大事,他们也一样。所不同的是,在他们的眼里,这些东西都已经外化了,自己只是一个学生,其他的东西就不需要他们操心了。从小到大,都是父母包办的,自然通知书邮寄这些事自然不是他们的事情了。因为根本没有这个意识,所以对他人工作造成的不便也没有什么概念,能道歉添麻烦的只是一部分,还有相当的人竟然不承认有这样“弱智”的事情发生。
这些考卷可以答好,地址却写不好的人,雷倒了每个看到这则消息的人。雷到归雷倒,需要有的反思我们还有要有的。问什么他们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他们还是这个世界的人吗?家庭教育是怎样进行的,一个连家庭住址都不知道的人,又如何能够很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对其进行大学教育是否值得?还有,学校的教育难道只盯着学习和成绩,从来没有关心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把关者,怎么让像“家”这样家庭住址的顺利进入档案系统?
好多的问题,要回答起来还是比较难的。归根结底,就两条,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缺失。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孩子比较金贵,对孩子的期望也比较大,从小到大就包办了孩子的一切。让孩子从来不为生活发愁,也不需要花费心力,连上学都有爷爷奶奶接送。而在学习上,则是一个班接一个班的报,恨不得要孩子成为全能的人,一切唯成绩为标准。孩子是否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全取决于学习成绩。
这就导致了本该全面发展,了解社会的孩子,被堵在了学习的通道里,其他的东西不是他想的,也不需要他去想。结果自然是当孩子必须独立处理事情的时候,要么惊慌,要么不知所云。孩子之所以出错,是因为给孩子包办一切的父母不在身边,要是在的话,自然不会出错;孩子也就永远长不大,就出现虽然长大了却未“断奶”的局面。
还有学校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顺序似乎颠倒了。唯成绩是问,唯高考过线率是问,唯高考状元是问。上学为了什么都没有细说,只是说,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对于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仿佛无足轻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上面的事情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家庭和学校两方面来努力。家长有正确的养育观、教育观,学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育观,才会让我们的孩子既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