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闷,人际关系差,工作不顺利,家庭生活不幸福,与儿女关系不和谐,夫妻冲突……遇到这些的时候,可能大多数人想过要找心理咨询师,但是又不甘心。凭什么他陪我聊一个小时,动辄上百?找朋友聊不仅是免费的,而且也不用担心大家不一样的眼光。
在了解心理咨询之前,我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再加上囊中羞涩,我根本不会拿钱去享受这种消费。真正开始做心理咨询之后,我则时不时的感慨,做心理咨询怎么才拿这点儿钱!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回报根本不成正比!
首先,做心理咨询需要精力的高度集中,然后将这些精力合理分配。做咨询一般要有三个“我”。第一个“我”要设身处地的从来访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第二个“我”则需要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地去引导来访者,帮助来访者找到自己的根源所在;第三个“我”要超脱于自我和来访者,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整个咨询的气氛,来访者的反应,咨询的方向等。这样咨询一个小时下来,大脑超高速运行,咨询师已经是相当疲累的了。
其次,心理咨询的“战线”非常长。在很多人看来,心理咨询从出了咨询室的门就结束了。但是,这种“结束”只是对于来访者,对咨询师来说是另一个开始。咨询师走出咨询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记录,回忆咨询过程中的细节,尽可能全面的记录下来,一是更好的了解来访者,二是反思在咨询过程中有没有遗漏掉的细节。到此时为止,咨询师的工作依然没有结束。
整理好记录档案之后,咨询师就开始查找资料。来访者多种多样,遇到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查找更多的记录和资料,有助于咨询师对来访者更好的把握。除此之外,咨询师还需要准给一些可行性方案。来访者的性格、遇到的问题、生活环境不同,所能采用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再者,心理咨询对咨询师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每个来访者都是因为生活中的不顺利,才进行心理咨询的,没有谁是因为幸福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人类具有一种独特的映像机制。对于来访者的经历,咨询师会在自己的脑海中重新上演一遍。科学家做过此类实验证实,重演的过程中,生理反应跟经历者是非常相似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恐怖片之后会觉得可怕,吃饭的时候不喜欢看一些令人作呕的电视电影。
咨询师在做完咨询之后,一般是需要督导的。一来是确认自己在咨询工程中是否有失误,二来则是排解自己在做完咨询之后的负面情绪。
最后,心理咨询师的培养成本高。很多职业新进员工只需要培训1个月,多者3个月、6个月就可以正式接手工作了,心理咨询师则不然。他们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对入职者来说,前2到3年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收入的,并且还不断地接受各种培训。所以,在心理咨询师中,能坚持下来的一般对心理咨询都抱有绝对的热忱。在美国,心理咨询师的培养方案和医生的在时间和制度上基本上是相差无几的。在中国,制度上虽然没有美国的严格,但是事实和经验证明,这些培训是必要的。如果培训、成长不够,咨询师根本就不能很好的完成心理咨询,失去来访者的信任,鉴于心理咨询尊重来访者的原则,心理咨询师大多数情况下根本没有改正错误的机会。
很多人觉得心理咨询的费用高,是因为看不到、感受不到咨询师所做的工作,没有感受过咨询之后的那种幸福、解脱的感觉。心理咨询和朋友安慰有着本质的区别,朋友安慰只是想让你高兴,但是心理咨询更多的是助你成长。高兴是一时的,但成长可是一辈子的。心理咨询凭什么收费这么高?因为它带来的成长,改变远远大于它所标的价,所以它实实在在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