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价
1.优点:
(1)在采取其它主客观屈光测定的方法不能测定或难以精确测定被测眼的屈光状态时,可试用视网膜检影的方法获取进一步主观测定的信息。
(2)为不能明确表达视觉感受的幼儿或成人进行客观屈光测定。
(3)通过调整视网膜检影镜的投射光焦点,观察能源、晶状体及玻璃体等屈光间质的透明程度。
2.缺点:
(1)常态检影受眼的调节影响较大,检影结果表现为近视偏深,远视偏浅。
(2)常态检影,视网膜反射光欠亮,给判定结果带来困难。
(3)过分依赖检影者的经验和操作技能。
(4)工作距离以及反射光移动所提示的焦度子午方位等均非精确值。
(5)测定结果仍需通过主观屈光测定方法进行验证。
二.原理
1.基本原理 视网膜检影镜的基本结构为一作平行调整的正弦波光源,经 45°斜置的平面镜反射到被测眼瞳孔内,被测眼的眼底视网膜被照亮后,就会发出橙红色的反射光。平面镜上有一圆孔可供检测者窥见被测眼瞳孔内的反射光。采用点状投射光检影镜,反射光呈斑点状,称为反射光斑。采用带状投射光检影镜,反射光则呈一条光带,称为反射光带。
反射光通过被测眼的屈光间质,受其折射影响,必然在被测眼的远点聚焦,近视眼发生会聚,远视眼发生散开,正视眼则平行。
移动视网膜检影镜射出的光源,并促使反射光移动。若将被测眼看成未知透镜,观察反射光与被测眼相对移动的特点,可以大致判断被测眼远点所在范围,被测眼远点位于被测眼与视网膜检影镜之间,两者发生逆向移动,称为逆动;被测眼远点位于被测眼之后或检影镜之后,两者发生同向移动,称为顺动(图)。同时用已知透镜将其远点调整到视网膜检影镜所在的任置。通过对附加已知透镜进行定量分析测定被测眼的屈光状态。
逆动见于远点位于被测眼与视网膜检影镜之间,顺动见于远点位于被测眼之后或检影镜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