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的修复:
在我们修复废旧矩阵蓄电池时,有些电池加水修复后,从注水孔内流出一些红褐色液体.即为脱落的活性物质,活性物质脱落原因有以下几种解释:1.电池受外力的影响,如振动,摔打等.2.α-PbO2.βPbO2变体模型.αPbO2是活性物质骨架,当电池在充放电时,一部分α-PbO2转化为β-PbO2从而导致软化脱落.3.随着循环进行,活性物质由无定性态逐渐晶形化,即结晶度增加,水化聚合物链数目减少,凝胶压电阻增加,晶粒间电接触恶化,该活性物质脱落.4.还有人们认为,随着充电和放电的不断进行,活性物质形成若干密集的团块,当团块间缺乏足够的连接时,活性物质就会脱落,电池失效.矩阵蓄电池正负两极的电势差称蓄电池的电压,一般用万用表来测量.在电池修复过程中,其电压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叫空载电压,又称为开路电压,就是电池即不充电又无负载的情况下测量到的电池电压:第二种叫负载电压,就是电池放电过程中某个时段所测量的电池电压.第三种叫在线电压,就是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某一时刻所测量的电压,了解三种电压测量方法,对判断电池是否断路或短路;电池内阻计算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电池放电至某一个电压值以后,产生电压急剧下降,实际上所获得的能量非常小,如果长期深放电,对电池的损害相当大.所以必须在某一电压值终止放电,该截止放电电压叫放电终止电压.设定放电终止电压,对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意义重大.一般我们所维修的电动车电池,电摩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为每格1.75伏,也就是说一节12伏电池为6格,其放电终止电压是6×1.75=10.5伏.
放电性能指标:
电池组的额定容量是在规定的放电率下得出的,例如,UPS电源中所用的小型蓄电池的典型规格之一是l2V,6Ah/2Ohv,此规格定义为输出直流电压l2V,标称容量为6Ah,放电率条件为20hr。具体含意是:把输出直流电压l2V的电池组置于以20H恒放电率条件下进行放电,一直放到其输出电压由l2V降到l0.5V时,所测到的总安时数应为6Ah。我国,日本,德国工业用电池采用10小时率(表示为C10),美国工业用电池标准为8小时率(表示为C8,)。在实际使用时,其放电率并不等于标准容量规定的放电率,当实际放电率大于标称容量规定的放电率时,其实际输出的容量要小于标称容量。我国电力,邮电标准规定,10小时率电池,当采用1小时率放电时,其容量为标称容量的55%,即0.55C10。日本工业标准规定2V/10小时率电池,1小时率时容量为0.65C10,6V,12V,10小时率电池,1小时率容量为0.6C10。20小时率电池,10小时率容量为0.93C20,1小时率容量为0.56C20。蓄电池的寿命有两种表达方法:一种为深循环使用的电池,另一种为浮充使用的"备用电源"电池。深循环使用的电池以深循环次数来表示其使用寿命,以0.8C10深度充放电循环使用的电池,其寿命达到1200次以上,而浮充使用的电池,年限可达到10~20年。蓄电池只有80%容量时认为寿命终止。
充电时发热的原因:
放电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放电过快(电流大),蓄电池容量较小,放电电流长时间超过0.5C。当UPS额定电压较低,蓄电池容量较小,工作电流偏大时,蓄电池电压会急剧降低,容量会很快消耗,对蓄电池极为不利。当蓄电池容量较小时,其电化学反应速度仅能够维持正常使用,经常作整循环充放电,稍不注意便会超消耗。遇到负载大时,耗电甚大,迫使蓄电池极板急剧反应,蓄电池外壳的温度较高,会使蓄电池受到损伤,缩短寿命。比较理想的是蓄电池的电化学反应速度能供给足够的电能,蓄电池的外壳没有异常热度。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发热的故障原因有:蓄电池老化,内阻变大,电解液干涸,内部有短路现象等而造成发热。这时只能更换新蓄电池,充电系统没有反脉冲消除极化功能,充电系统不能在充电后期保持恒压,以致造成蓄电池电压超过允许值。在充电系统没有恒压和反脉冲情况下可以认为的控制温升。方法是在测量蓄电池温度升高的开始阶段,及时断开电源停止充电,温升和极化即自行停止,但降低和消除极化需要时间。当温度降低后,再继续充电,之后再停止充电,如此反复,直至充满为止。
销售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