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砭石疗法~太实用了

  • 发布时间:2016-07-15 15:58:16,加入时间:2013年08月08日(距今4284天)
  • 地址:中国»北京»昌平: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西三区28号楼104室
  • 公司:北京砭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王小姐,手机:15321558533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常见病症。“咳”指肺气上逆,有声无痰,“嗽”指咯吐痰液,有痰无声。临床上一般多声痰互见,故并称“咳嗽”。咳嗽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它病同时发生。常见于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
  临床表现
  咳嗽有痰,或清稀或黏稠,或不易排出,兼有咽痒、喘息等症。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咳嗽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发病。外感咳嗽系肺失和降,风邪作祟,多属肺;劳思内伤,水液停聚生痰多属脾,肾气虚衰摄纳无权,会咳嗽气促。咳嗽的主要病机是痰饮停留于肺系,刺激气道引发本病。
  辨证
  1.外感咳嗽
  起病急,咽喉或痒或痛,先为干咳,几日后有稀痰或痰少,可伴发热、恶寒、流涕、头身痠痛等表现。
  (1)风寒袭表
  咳嗽白痰、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痛、周身痠楚,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
  咳嗽黄痰,黏稠难以咳出,口干咽痛,头痛身热,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燥热伤肺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甚则痰中带血,咯痰不爽,鼻燥咽干,胸闷而痛,头痛发热,便干尿赤,舌红少津,苔薄白,脉细数。
  2.内伤咳嗽
  病程较长,反复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一般秋冬加重,春夏减轻,甚至常年咳嗽不断,发为咳喘重症。
  (1)痰湿阻肺
  咳嗽痰多,色白,呈泡沫状,易于咯出,咳声重浊,胸部满闷或喘促短气,纳呆腹胀,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2)肺肾阴虚
  干咳无痰或痰少,时或咯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3)脾肾阳虚
  咳嗽气喘,动则尤甚,痰液清稀,面色淡白,形寒肢冷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舌淡,苔薄白微腻,脉沉迟无力。
  (4)肝火灼肺
  咳嗽气逆,阵阵而作,痰少而黏,咯吐不爽,甚则痰中带血,胁肋胀痛,咽喉干痒,目赤,口苦,便秘溺赤。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数。
  调理
  1.治则:清热宣肺,祛痰除湿,健脾舒肝。
  2.基本操作及处方:
  (1)外感咳嗽
  a.肺俞、列缺、合谷、曲池点压;
  b.天突守法;
  c.沿手太阴、手阳明经上肢段砭石刮痧板刮法;
  d.头后足太阳经、督脉段砭石刮痧板刮法。
  (2)内伤咳嗽
  A.痰湿阻肺型
  a.肺俞、太渊、太白、丰隆、内关砭石锥点压;
  b.脾之大络滚法;
  c.中脘、天突守法;
  B.脾肾阳虚型
  a.足太阳经脾俞至肾俞段熨法;
  b.下脘、命门守法;
  c.云门、中府点压。
  C.肺肾阴虚型
  a.肺俞与大椎连成三角型刮法;
  b.上肢手太阴经擦法;
  c.命门及八髎擦法。
  D.肝火灼肺型
  a.尺泽、阳陵泉、太冲、行间点刺;
  b.右胁沿肋下缘刮法;
  c.足厥阴经电动砭震振法;
  d.太阳皮部擦法。
  3.加减
  咽喉肿痛加少商点刺,风寒加外关、风门点压;咳逆咯血加孔最点刺;胸脘痞闷加足三里点压。
  4.方义
  手太阴与手阳明经互为表里,同用以清肺止咳化痰;肺俞是背部肺气之注,列缺系肺之络,合谷是手阳明原穴,配曲池共同疏风祛邪,通利肺气;天突位于咽喉,可止咳肃肺;头后督脉、膀胱经施以刮法可疏风清肺,解表散寒;肺之原穴太渊与脾之原穴太白,配肺俞,健脾以生肺气;脾为生痰之源,脾肺同取,标本合治。丰隆为足阳明经的络穴,取其推动脾胃之气,气行津布则痰湿分化;内关在此可宽胸。脾之大络健脾;中脘、天突为任脉之穴,理气除满闷。云门、中府止咳宣肺;下脘命门滋补脾肾二脏。大椎与肺俞同时施以刮法,既可清火,又可宣肺。尺泽为手太阴穴,泻肺热;阳陵泉为足少阳经合穴与足厥阴经原穴太冲共同清泻肝胆邪热以制肺阴受灼;右胁为肝之解剖位置,刮可清肝热,理肝气。足厥阴经、太阳皮部可调整脏腑阴阳。
 
    砭萃网编辑,更多常见病调理方法可登陆砭萃网,也可咨询砭萃网客服热线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