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瓷器

南宁十字绣去那里交易

  • 发布时间:2016-09-21 11:11:47,加入时间:2013年07月22日(距今4303天)
  • 地址:中国»广东»广州:越秀区
  • 公司: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征集处,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王先生,手机:18676633555 微信:vip955511 电话:021-18676633-555 QQ:642255537

古董古玩鉴定

                      联系电话;
                        邮箱 />                             ;vip955511

宣德三年 (1428年),暹罗国使者为贫铜的大明带来了数万斤风磨铜,也就是黄铜。当时云南的铜矿尚未开采,金灿灿的大量黄铜让朱瞻基极为欣喜。他命人将这数万斤 风磨铜化为铜水,重新铸造成一万八千多件传统礼器,其中包含了3000件香炉(一说为5000件)。这3000件香炉也就是为后世收藏家心心念念的宣德炉。

当青铜器的光芒褪去,另一种铜器文化在明代异军突起。铜炉,这种被誉为“明代文玩之首”的器物开始作为祭祀的礼器和文人香道用具跃上历史舞台。 而宣德炉正是其唯一的杰出代表。西方人视此为中国铜器文化的文艺复兴,而中国人自己却似乎早已遗忘,正如王世襄所言:“(把玩铜炉)这种生活情趣已离我们 很远,以致有人难以想象,但历史上确实有过。”

宣德三年(1428年),暹罗国使者为贫铜的大明带来了数万斤风磨铜,也就是黄铜。当时云南的铜矿尚未开采,金灿灿的大量黄铜让朱瞻基极为欣 喜。他命人将这数万斤风磨铜化为铜水,重新铸造成一万八千多件传统礼器,其中包含了3000件香炉(一说为5000件)。这3000件香炉也就是为后世收 藏家心心念念的宣德炉。

在朱瞻基的亲自参与设计下,宣德炉以其臻于完美的造型与皮色,成为一种足以垂范后世的铜炉,500多年来引得匠人争相模仿,以至于“宣德炉”几乎成为铜炉的代名词,不管哪个朝代制作的铜炉,都愿意称自己为“宣德炉”。

虽然陈巧生仿铸的就是历史上的宣德炉,但他却不敢掠美,还是给自己的铜炉起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巧生炉。如今他所铸造的铜炉也已经得到古玩界和 收藏界的肯定,马未都甚至不吝赞道:“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问及铜炉铸造的秘密,陈巧生说:“要做好铜炉,就要了解古代的文化,要穿越到那个时代里 去,不仅要在其中思考,更要在其中生活。”也许是受陈巧生的影响,他21岁的二儿子陈冠丞活得像一位古代的书生,他喜欢弹古琴,读四书五经,还精习书法, 能吟诗作赋。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