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国画

陆俨少国画作品交易

  • 发布时间:2016-08-12 14:53:43,加入时间:2015年10月22日(距今3581天)
  • 地址:中国»广东»珠海:珠海吉大钰海环球金融中心
  • 公司:珠海红太阳国际艺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陈女士,手机:13427799284 QQ:1050216543
陆俨少(1909—1993),原名冈祖,字宛若,生于上海嘉定县南翔镇。1926年考入无锡专科学校,1927年拜冯超然为师,并与吴湖帆相识,在两位先生处,看到不少历代名家真迹。抗战期间流寓内地,1946年回归故乡,在此之前,先生的作品大部分师对古代传统的消化和吸收。返乡途径三峡的经历,引发了先生的创新意识,开始将以前局部改造传统转换为有意识地建立个人风格,但在起初的10年中,仍处于探索之中。1956年,先生任上海爱画院画师。1961年至1966年,赴浙江美术学院兼职山水画教席。在此期间,先生的个人风格得以发展,最终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作品《朱砂冲哨口》获建国30周年美展三等奖,代表作品有《层峦暖翠》、《峡江险水图长卷》、《雁荡云瀑图》等。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陆俨少画辑》、《陆俨少画集》等画册,著有《山水画争议》、《山水画六论初探》等。资深古玩经纪人华女
    1963年4月,陆先生与浙江美院师生赴雁荡山写生,因身体欠佳,只到了灵峰、灵岩、大小龙湫、三折瀑、开元洞、古竹洞等处。宿灵峰寺,忽见彩虹显现,随往的程景溪赋诗,陆先生作画《雁荡彩虹》。同年画有《灵峰耸秀》、《雁荡铁城嶂》、《坐雨灵岩》、《雁荡医院图》、《山田再熟图》等。1965年画《雁荡古竹图》。前期画作缜密娟秀,灵气外露。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陆先生多次重游南北雁荡。70年代后期以来,画有《雁荡采药图》、《雁荡之崖》、《雁荡山水》、《雁荡初霁》、《雁荡胜概图》、《雁荡泉瀑》、《雁荡悬瀑》、《雁荡泉石》、《雁荡奇峰》,再画《雁荡奇峰》,作《雁荡灵峰》、《南雁荡图》、《雁荡岩居》、《雁荡岩壑》、《雁荡岩瀑》等。后期之画,风格一变,既充实又空灵,简淡中具有无穷的境界,让人感到清新、隽永、动感,富有时代精神。画界称其画是一种高品位的纯正的文人画,这在他后期的雁荡诸作中同样也表现出来。
    1979年,他曾总结说:“雁荡之山非甚高,松桧草树之林非甚密。而泉瀑之胜,左右俯仰之间,不胜应接者何也,盖其石坚而不渗漏,又近海多雾雨而云烟结集故也。故写雁荡当写石写泉又当写云,并云泉之源也,而石泉所恃以存也。此三者具而后雁荡之胜慨全矣。”可谓真悟之言,妙!
    陆俨少论及雁荡山时说:“世人多重黄山,故黄山画派,大行于世。我独爱雁荡,认为远较黄山能入画,它雄奇朴茂,大巧若拙,厚重而高峙,似丑而实秀,为他山所无。故我多画雁荡,一以山之气质与我性格相近,二以不欲与人雷同,可以多所创意。因之,此二十年来,我多写雁荡风貌,所谓典型是也。得其典型,虽不能指名为何峰何水,而典型具有,不可移易,使人一望而知为雁荡,这是最难。”
    1982年秋末,陆先生到南雁荡时,曾赋五言古诗一首,诗中说到 “天设两雁荡,特立南天外;各自擅胜场,无愧可相对”。到北雁荡时也曾作诗四首,其二:“合掌高峰仰面看,流云驭气接天寒;石开洞壑岩悬瀑,信是东南第一山。”诗写雁荡秀丽之景,又抒画家内心感慨,情景交融,堪称佳制。
 
             陆俨少国画作品欣赏
             巫峡云涛  立轴 设色纸本 1981年作 (168万元,2008年12月北京荣宝)
    款识:巫峡云涛。予乃曾经险水者,巨澜急湍,喷射回旋。轻舟撞击其间,不容咫尺。两岸绝壁,云雾往来,隐现异时。辛酉八月,陆俨少。
    诗书画三位一体是中国传统文人的身份识别符码,诗书画三绝也就成为评定文人画的标准。陆俨少以其丰厚的学识、修养和造诣,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成为现代唯一被美国纳尔逊博物馆定位的中国最后一个文人画大家。
    陆俨少的艺术生命为六阶段。其中最重要的阶段是第四和第五两个阶段:从五十四岁至六十七岁前后,其突破古典章法,力主变革,始创“留白法”;六十七岁至八十岁前后,从古典中全面突围,完成后期变法,重塑自我,其技法最典型特征是以“墨块”、“留白”结合“勾云”,风格从早年的缜密娟秀、灵气外露一变而为此期的浑厚华滋、雄健老辣。此幅即写于其艺术生命里最重要的第六阶段。《巫峡云涛》作于1981年,正是陆俨少“七十变法”之后,其突出特点是“留白”“墨块”与“勾云勾水”结合,创造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作品以纵向构图,立意在一“险”字,江流取斜对角之势,上接浮云,下出图外,江流可谓一泻千里;一叶孤舟,逆流而上,回旋于激流间,撼人心魄。一泻千里的江流,用连绵不断的中锋笔线勾出,和逆向飞动的流云交融在一起,穿插在似铁如钢的峻岭崇山之中,生动丰富使人觉得欣欣向荣。以七十三岁高龄创作此幅,却绝无迟疑,一气呵成;其一生技法,均体现其中,足可称雄画坛!
 
             陆俨少国画作品欣赏
             杜陵诗意  立轴 设色纸本 1990年作  (500万元,2008年12月上海荣宝)
    题识: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杜陵诗意。庚午夏日,八二叟陆俨少写于深圳。钤印:陆俨少、宛若、晚晴轩、宛若八十岁以后、富贵入江山
    陆俨少作画就如同这行云流水,由浓转淡,由小及大,气韵贯通。笔墨所致,峭壁森立,古树攀岩而生,群山绵延,水云接天。起笔并无山川大势,然先生心中自有章法,虚实变换,刚柔并济,终成澎湃之势。顺势一叶扁舟,用笔细润,丰若蚕茧。如此美妙的景致,是陆俨少坚实生活游历的提炼。他有一本厚厚的勾稿本,都是用钢笔勾画,线条随意,画出山水树石的形势结构,有不少还用钢笔题了款,标明地点和勾稿的时间,甚至皴法也以文字说明。生活中有大气象,而大师胸中也有大丘壑。先生曾云,画势当“山势连绵,其势如龙”,“山头折迭而进”,“笔无虚设,各尽其用”;运笔当“急所应急,慢所应慢,有时振笔疾书,有时轻描淡写”,“有时从容不迫,云烟落纸,弄笔如弹丸,随意点染,皆成文章;有时揎拳卷袖,狂叫惊呼,下笔如急风骤雨,顷刻立就”,“未放先收,欲倒又起,虚实变幻,不可揣测”。为了综合笔触,先生又用大块面的墨迹打破碎散,小开合包括在大开合之间,运势到了佳境。如此因势利导,又不疏牵连交迭,纵向可得行云流水之畅,横向又增跌宕起伏之貌,当真是气象万千。而景为抒情,画的上角,画者又辅之以诗圣杜甫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的诗句,透露出此刻浩茫的心事——昔日杜甫在峡上送别韩十四,今日先生在此又要告别谁呢?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