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线鉴定真假请咨询资深古玩经纪人朱总
宋代哥窑瓷特点
哥窑以其“金丝铁线”独领风骚。所谓“金丝铁线”,主要是指器身上分布着众多纹片,俗称“文武片”、“百圾碎”,其中纹片大小结合,大片纹线呈深黑色,小片纹线呈褐黄色。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一般来说,大器小开片者和小器大开片者颇为珍贵。
哥窑仿品辨析
由于哥釉瓷细致、精美,以后各代对它都有仿造。特别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一个仿哥釉瓷的高潮。到了清朝后期,哥釉明显的不如清前期,颜色越来越深,开片越来越细碎,釉面甚至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釉,胎质也变得疏松。鉴定哥窑瓷器除了“金丝铁线”和“紫口铁足”之外,还有就是哥窑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称道,但又极易被人忽视的特征——攒珠聚球。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早已说过,“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 “攒珠”指的是哥窑器中之釉内气泡细密像一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实际上真正哥窑的釉内气泡不仅仅只是“攒珠”,还显现出一种比“攒珠”稍大一点的“聚球”。球比珠大,也就是说哥窑有大小不同的两种气泡,其排列形式不是间杂错落,而是较为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聚球气泡比攒珠气泡数量要少得多,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内壁,像一个很厚的环。“攒珠聚球”是当之无愧的划分真假哥窑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
以下哥窑交易记录,请藏家参考——
拍品名称 估价(万)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元 哥窑敛口钵式洗 380.00-560.00万 4,370.00万
金代 哥窑米黄釉贯耳瓶 2,300..00万 4,025.00万
宋代 哥窑葵花洗 1,888..00万 3,248.00万
金代 哥窑米黄釉双耳瓶 2,200..00万 2,875.00万
宋 哥窑梅花洗 1,800..00万 2,357.50万
宋 哥窑纸槌瓶 1,000..00万 2,300.00万
宋 哥窑花觚 1,700..00万 2,300.00万
宋 哥窑直颈贯耳八棱瓶 1,600..00万 1,840.00万
哥窑纸槌瓶 248.00-372.00万 1,734.00万
宋 哥窑贯耳尊 1,500..00万 1,725.00万
哥窑圆笔洗 1,151..80万 1,267.09万
宋 哥窑黄釉洗 1,100..00万 1,265.00万
哥窑三羊开泰尊 1,200..00万 1,200.00万
哥窑双耳瓶 950..00万 1,100.00万
市场分析
哥窑的存世量很少。据统计,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哥窑器,均为历代宫廷旧藏。其中,北京故宫藏有几十件,台北故宫藏有190多件,再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内外的传世品,全世界约计也只有300件左右,以至哥窑破损残片也被视为珍稀之物,完整器更是寥寥无几。在拍卖市场上,只要有宋代哥窑精品出现,就一定能够受到市场的追捧。早在199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就拍出了1000多万港元的天价。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不是因为当时收藏界有人持不同看法,这件瓷器的价格还要高。这两年在内地的拍卖市场上也有标明为“宋哥窑”的瓷器露面,但由于市场对拍品的争议,成交价格总是维持在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交易流程:
1、可以电话直接咨询:, 来公司洽谈为主要、办理手续。
2016年欢迎广大收藏爱好者的支持跟厚爱,我们会不断推出精品藏品回馈社会,发展中华经济,跟广大收藏爱好者金诚合作,谢谢您的支持!!!
真诚服务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