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琴等藏品鉴定与咨询: 黄经理
明清古琴等藏品快速出手qq:
市场分析
为乐器,古琴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偏爱。近年珍藏市场的火热,古琴成为众多藏家的追捧热点。然而珍藏古琴不同于普通古物,对于许多古琴珍藏者来说,他们所珍藏的并不是财产,而是一种内在的自我修养,是对生活、美学、德操的追求。
随着当代珍藏家对传统文化回归的逐步升温,各大拍卖会对古代乐器的关注也日渐增加。据了解,继2009年古琴专场拍卖取得近4000万元的佳绩后,定于今年5月在古琴近期拍卖如下:举行的春季拍卖会,将再推出重量级拍品——宋朝朱晦翁藏的仲尼式古琴。
这把古琴由有“京城第一玩家”之称的王世襄先生于1947年于地安门外万宝兴古玩店淘得。据王世襄先生在《自珍集》一书中提及,此琴琴长122.5厘米、额宽18.8厘米、肩宽19.2厘米、尾宽14.6厘米,为仲尼式,形制规整,通体施黑漆,琴面蛇腹断纹甚是精美。琴池内右侧刻字一行,刀痕极浅,又曾涂漆,所以较难辨认,但“朱晦翁藏”等字尚隐约可见,左侧深刻“古吴王昆玉重修”七字。
2010年,一张北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帝御铭的“松石间意”琴以1.37亿元天价成交,首次突破古琴亿元大关。到了2011年,古琴拍卖市场持续升温,古琴拍卖价格继续攀升。曾在2003年以891万元创下古琴拍卖纪录的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在香港珩隆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春拍会上以1.15亿元成交,成为目前拍卖市场第二件过亿的乐器。
成交记录
宋或更早 神农式「一池波咨询价.00万
明万历 益王监制「韵磬」.00-250.00万.80万
宋 仲尼式“蕉桐遗韵”古.00-230.00万.50万
明 王福厂旧藏明代仲尼式.00-150.00万.00万
云表龙璈古琴咨询价.00万
宋 铁鹤舞古琴.00-250.00万.00万
明代 连珠式古琴.00-99.00万.00万
资讯
古琴从创制之初就有着大量存在于民间的史实,无论制作还是弹奏均不乏民间工匠、琴师们的身影。比如春秋时职业琴家师旷(相传师旷为《阳春》、《白雪》的作者)、唐代民间制琴名师雷威、明代琴学大家严天池的老师之一“染匠琴师”徐染匠(严天池称他为徐亦仙)等等。
《史记·苏秦列传》对于齐国临淄古琴普及程度的描写说,“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
公元前约六四八年周襄王时,百里奚夫人(当时的身份是普通百姓)作琴歌《废廖歌》以讽其夫(见郭茂倩《乐府诗集》)。
《琴史初编》中载:师中是汉武帝时,东海下邳(今江苏宿迁)地方的名琴手,在他的影响下,当地有不少人喜好弹琴,过了一百多年后,刘向还在他的《别录》中写道:“至今邳俗尤多好琴。”
可以说古琴在古代有着很高的认知度,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经·郦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诗经·郑风·女日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人喜爱的乐器。
从唐诗宋词到明清传奇、小说、戏文,描述古琴的文字大量存在。文艺、文学是生活内容的典型和集中,生活里大量存在着才会有文艺作品里大量的再现,从这个文艺规律来看,也说明了在古代古琴是知名度很高,比较大众化的乐器,正因如此,才会有“君子无故不彻(撤)琴瑟”。
为什么明清两代出版刊印了《神奇秘谱》、《自远堂琴谱》、《大还阁琴谱》、《松弦馆琴谱》、《五知斋琴谱》……多达一百五十余部古琴谱集,这里除了印刷技术发展的原因以外,还有就是社会的需求,有这么多人爱好古琴,才会有这么多的谱集出版。正因为有了那么深厚的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国的琴学才发展到“蔚然大观、浩如烟海”的程度。这是有具体的内容充实了以后才会形成结果,如果一直就只是三五个文人在那里弹琴的话,绝对不可能有这么多曲谱、谱集出现,不会有这么多大量的创作存世。可以说在我国古代,古琴音乐是有了社会的广泛基础以后才会有这么广泛深入的发展。
公司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850号锦城大厦22楼,本人电话: 号:h 本人:黄经理 欢迎您的来电!!!!
这里有专业鉴定,专业拍卖,专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