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阳蓄电池季度业绩概述:公司2011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59亿元,同比下降24.99%;营业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4.55%;归属母公
司净利润为1.03亿元,同比增长26.47%,每股收益0.09元。
石墨矿石资源若按照我国晶状天然石墨7.5%的品位,以及-195鳞状石墨3000元/吨的价格计算,价值约在112亿元左右(该计算方法
存在较多假设,且未考虑公司所占权益,一切以公司公告的确切数据为准)。
股权激励已授予完成。公司于2010年11月份启动股权激励草案,拟向195位激励对象以14.60元的行权价格授予不超过7500万份
的股票期权,目前股票期权已于2月18日授予完成。激励草案行权条件ROE高为8%,净利润每年同比增长速度要保持在20%以上,
公司2007年以来ROE一直保持在10%以上,我们认为ROE指标的完成难度不大,而业绩增速在传统业务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高新技术
业的高增长是公司未来实现顺利行权的大看点。
创投业务再结硕果。公司旗下中国风投公司(49.56%)投资的铁汉生态(300197)于3月29日深市上市,首发市盈率达110倍。
目前公司创投业务已协助多个公司完成IPO,收益颇丰。未来创投业务还将受益于“新三板扩容”带来的更多政策、资金支持、退出
渠道的拓宽、上市进程加快等利好。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年可分别实现每股收益0.36元和0.40元,以昨日收盘价18.39元计算,对应的动
态市盈率分别为52倍和47倍,公司题材众多,涉及新能源及医药等多个高成长产业,且可能有子公司分拆上市,维持“增持”评级
。那么也就是说,格力看到了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广阔空间,借这次收购,他们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看大的市场环境,国内空调产业在过去连续多年高增长后已达到成熟饱和阶段。随着国内外经济增长的放缓,国内空调产业从2014年急速冲量,到2015年趋于平稳。2015年国内生产家用空调生产和销售量分别同比下降12%和8.6%。对格力而言,单纯依靠单一产业实现进一步大幅增长的空间有限。
看格力自身业务布局,格力上半年的营收中,空调业务营收约为419.82亿元,超过格力全部营收的85%。很显然在空调市场已成熟饱和的状态下,格力不能再仅仅“押宝”空调。
那么对格力而言,储能会有多大的想象空间?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特斯拉刚刚推出时董明珠就买了一辆,她说,这并不是为了造车,而是因为关乎格力未来的发展,格力的发展需要研究储能设备。
这次见面会上,董明珠称,珠海银隆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安全、节能,可以与格力的光伏空调、智能设备等家居产业链结合起来协同发展,预计将带来万亿元的收益,甚至摆脱对城市电网的依赖。
此前,格力电器在市场上推出了大型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和光伏直驱变频多联机,并提供配套的太阳能发电产品及相关项目技术和管理解决方案。
到此,格力有了光伏空调(加配套太阳能发电产品)、手机、储能、电动汽车,怎么看起来越来越像马斯克在做的事情了呢。未来,董明珠到底想要做什么?
风险提示:大盘系统性风险和房地产调控政策风险;项目销售和开发进度可能不达预期;公司矿产资源目前仍在协调之中,交易
价格和交易方式尚未明确,且公司无法确定能否取得相关矿产
方建华:今年电池产业将遇结构性产能过剩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有限董事、总经理方建华
1月24日,第二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国宾馆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围绕“构建竞争·创新·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近百位来自政府机构、行业学者以及科技、互联网、汽车、交通等领域的嘉宾参会。
以下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有限董事、总经理方建华发言:
我们做电池的跟曾总一样,我们两个压力是大的,我说礼拜五好不容易从合肥回来,接一趟我9岁的小女儿,她突然问我一句“爸
爸,你们公司做什么的?”我说“做动力电池的”,她说“哦,我们老师和同学都说了,电动汽车搞不起来都是因为你们电池搞不
起来”,我感觉压力很大,我们希望变压力为动力,变动力为创造力。
2015的产业现状,三个词形容“疯、等、抢”。2015年我认为动力电池的现状用“疯狂”两字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尽管韩国的朋友
坐在下面,我认为他们实际上是在抢占中国的市场。日本我认为他们是在等待。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经济环境,再一个,他们在
技术路线的选择等方面还在考量。
我重点讲讲中国的“疯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动力电池的销售。我刚听张司长说有40GWh,我估计没那么多,应该在16GWh的水平,因为有些商用车没有达到比如200kWh,
估计大概就是50kWh的水平.我估计应该是在16GWh这么一个水平。但是相对于2014年3.67GWh来说也是增长了4倍多。所以更可怕的是
,主流的一线品牌多产能就是在10GWh左右,还有6GWh从哪儿来的,我觉得这种暴涨已经是违背了产业发展的规律。
第二,碳酸锂等原材料的疯涨。从年初的4.2万/吨,到年底的16万/吨,近的报价已经达到了20万/吨。我觉得从行业的发展角度
来说,这个是不健康的。从商业角度来说,我个人认为也是违背商业能力的。随之带来的,六氟磷酸锂价格的上涨。董扬(点击查
看新人物消息) 说的0.6元/瓦时价格要在2020年实现。另一方面,原材料又是4倍、5倍的往上涨,所以我们做电池的,曾总,您
的头发少了,我的个子越来越矮了。
第三,动力电池的产能在剧增。据不完全统计,到2016年我们大概整个的动力电池,现在报道大概有60GWh,60GWh相对2015年又增
长了。16GWh如果增长到60GWh,所以我认为2016年可能我们的主题就是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会在2016年出现。
第四,以18650为代表的三元电池规模化应用加速。我认为加速是什么呢?是因为电动汽车没有电池了,所以一部分没有经过认证的
策有退坡,尤其重要的是地方政策的配套出台,一方面受整个经济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各个地方政府一定会思考,在过去注重
汽车,如果我们在产业之初就发展,我们曾总是作为C级甚至B级的三元材料,有可能这个产业就会影响非常大。三元材料我们从
2012年产品已经实现了可以装车的水平,而且2013年我们也通过了产检报告。
在一些车辆,包括和江淮和昌河的试验当中,已经跑了有20万公里的行驶里程(参配、图片、询价) 。同时在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
的技术储备方面,国轩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无论是从负锂材料还是其他的材料,实际上国轩都在做这方面的研发工作。
对未来的规划,国轩实际上有四个“五年规划”,2005年—2009年是试验验证阶段,主要以烧钱资金做保障的;2010年—2014年通
过市场驱动来保障;2015年—2019年是技术引领,品质保障;2020年—2025年通过规模化的发展进入一个成本竞争的阶段。从
产能规划上来说,我们希望到今年年底能够达到6GWh,到2020年实现23GWh的产能目标。
从技术路线上面,我们也希望逐步实现磷酸铁锂能量密度的提升。目前接近130Wh/kg,今年的140Wh/kg的产品将装备到我们的电动
汽车上面,终希望在160甚至170Wh/kg的磷酸铁锂电池应用到上面。三元方面,实际上我们认为在2017年能够达到230Wh/kg,到
2019年希望能够产业化在250—300Wh/kg,应该说是可以来实现的。
产品运用方面,除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以外,包括储能的梯次利用,包括在一些军工领域方面,可能与我本人前期做这个工作
有一定的工作,我一直希望在这方面能有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