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板画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当时的瓷画艺人致力于把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因此瓷板画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重要的商品瓷。嵌瓷屏风无论是围屏、插屏还是挂屏,都经常会见到上边镶嵌有装饰意味浓厚的瓷板画。品种非常多,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等,纹饰内容涉及面也很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翎毛、鱼藻以及吉祥图案从而诞生了浓艳俏丽的新粉彩。这些作于瓷板上的画,汲取了中国画的营养,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实际上,“珠山八友”前后共有十人,分别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许人、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毕伯涛和刘雨岑。
邓碧珊,字壁寰,号铁肩子,堂号晴窗读书楼。清末秀才,江西余干人。他是陶瓷肖像画的发明人,而且专功鱼藻,兼画花鸟。其作品风格典雅,特性显着,散发着稠密的书卷气。
程意亭,原名体孚,别号甫,后改名意亭。斋名佩古,别号翥山樵子。江西乐平人。1911年师从张晓耕、潘匋宇。1914年从事瓷上绘画,画风追崇宫廷画师蒋南沙。早年从事过花鸟画专业教育和陶瓷绘画颜料配色的研讨。1925~1935年是程意亭发明的黄金时期,传世的很多精品均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奖。
刘雨岑,原名玉成,后改雨岑、雨诚。斋名觉庵,别号澹湖鱼。安徽平和人,侨居江西鄱阳。擅长花鸟,作品设色清雅,计划简练,神形兼备,雅俗共赏。尤其是他发明的“洗染”技法极具特征。
徐仲南,名陵,字仲南,号竹里白叟,斋名棲碧山馆,江西南昌人。早年任职于江西瓷业公司从事美术陶瓷的处理。工于松竹,风格淡雅,自成一派。
田鹤仙,原名田世青,后改为田青,字鹤仙,号荒园老梅,斋名古石,浙江绍兴人。曾任江西瓷业公司夜校教员。他先攻山水,后转花卉,所绘梅花独步一时,深得元代画家王冕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