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瓷器,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等五色彩料为主,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锫烧而成,其特点是创造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的装饰方法。
五彩是在已烧成的白瓷上以低温色料描绘图案纹样,然后经第二次入窑烧成,最主要特点是有绚丽的色彩。关于五彩所用色彩,清《南窑笔记》云:“彩色有矾红,用皂矾炼者,以陈为佳;黄色用石末铅粉,入矾红少许配成;用铅粉、石末入铜花为绿色;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色;翠色则以京翠为上,广翠次之。”这些颜料是含有铁、钻、铜、锰、锑等矿物元素着色剂的低温色料。五彩是将这些颜色巧妙搭配在一起,构成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色料是成就五彩的基本条件。
五彩瓷器的精美依赖于整个制瓷过程。从制坯、烧成、彩绘、二次烧成,环环相连,一丝不苟。明清时景德镇制瓷分工很细,仅彩绘一项,《景德镇陶录》记载,就有“乳颜料工、画样工、绘事工、配色工、填色工、烧炉工”。每工各司其职,以致达到纯熟致精的境界。这种分工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彩瓷的工艺质量。五彩在画彩时有严格的工艺规定。“至画瓷所需之料,经月之后始堪应用。”画彩时“须将各种颜料研细调合,必熟谙颜色火候之性,以眼明、心细、手准为佳。其用颜料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胶水,一用清水。盖油便于渲染,胶便于榻抹,而清水调色则便于堆填”。详细叙述了彩绘的用料和方法。这些方法是景德镇陶工、画师集多年的实践经验,探索出来的有效工艺成果。五彩绚丽丰富的色彩特征,也是这些绘制工艺创造的结晶。
在制瓷工艺中,烧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景德镇陶录》云:“白瓷加彩后,复须烧炼,以固颜色。爰有明暗炉之制。小器则用明炉,口门向外,周围炭火,置铁轮其下,托以铁叉,以钩拨轮使转,以匀火气。大件则用暗炉,高三尺余,周围夹层贮炭火,下留风眼,将瓷器贮于炉,人执圆板以避火气,炉顶泥封,烧一昼夜为度。”烧彩,火度最重要,火度高了,有些颜料就出现流动;火度不够,颜色不发亮,釉面灰暗。因此,烧成工艺是决定五彩成败的关键。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