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讲过的几处展馆,全部建立在古老陈迹上,而展品和这样的背景之间,更多是一种“嵌入”关系。与此相反,现代博物馆往往属于“非语境化”场地——素净的墙面,诊室般的照明——以免干扰我们观赏展品。这也是一种信息减噪。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大都会博物馆总馆,尽管整栋建筑带有诸多新古典风格元素,但它的展示场地本身是反复古的。这对观赏绘画非常重要,因为你的注视范围基本被限定在画框之内。
除此之外,你还需要脑补一点小常识。比如面对大都会的梵高《自画像》,你总得知道作者是个荷兰人,此人个性超怪异,对巴黎的很多事圈都看不惯,于是跑到南方的普罗旺斯暴饮阳光,还抽风割掉自己一只耳朵,最后用了结一生。这些说法其实不乏争议——主张谋杀说的学者,也都能把故事讲得头头是道——但听上去比较“艺术”,能和我们憋屈的屌丝人生形成抗力。
也有一些知识,你从书上读不到。本猴曾在这里见过一个导游,年纪已经不小,但尚可看出她曾有过的美貌。她在波洛克的一幅滴彩抽象画跟前,手里的光笔指指点点,讲画家当年都在哪些地方掸过烟灰。听着挺酷,对吧。也许当年她在艺术圈待过,所以知道内情。玩艺术成功率极低,你得随时准备清仓撤离,换个地方自多数人参观大都会,都是跑到第五大道那座大厦转上几小时,两脚肿痛,算是完成了一次文化苦旅。这也不难理解。作为能与卢浮宫和艾尔米塔什齐名的综合性艺术馆,这里的藏品数量浩繁,而且门类齐全,依照通例分为埃及、亚述波斯、希腊罗马、中世纪欧洲及伊斯兰、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及浪漫主义、写实及印象派,直到现当代,外加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经典,而且其中不乏珍品。
比如这里可以看到杜奇奥的圣母像。单从稀有程度来说,这位锡耶纳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幸存至今的仅七幅而已。其他偶像级的藏品有安格尔的《阿尔贝·德·葛罗莉公主》,笔触的精确和工细几近极致;梵高的《向日葵》也是画家本人的一线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