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古玩鉴定交易
电话:
邮箱
:vip955511
元青花,英国大威德中国艺术基金会所藏“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无疑是迄今为止研究元青花至关重要的“断代标准器”,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带有准确纪年款识的元青花。它在1952年被发现之前学术上并不认可元青花的存在,只认可中国青花瓷是从明代才开始创烧的。但是那一对青花瓶的铭文清清楚楚地讲述了自己的身世,也让整个学术界开始对青花瓷的产生有了重新认知。后期通过出土发现,我们知道其实唐代就有青花了,但是唐青花、宋青花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虽然唐宋就开始使用钴蓝料了,但是能否称之为青花,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曾志芬认为:唐三彩上的篮彩应该是古代窑工初对烧蓝彩的探索。与元青花相同,都是以氧化钴作为发色剂,以至于很多人都知道唐三彩只要挂了‘蓝’就很贵,为什么呢-因为蓝彩少,主要靠进口。那个时候还没有国产青料。 虽然宋代制瓷有非常多的窑口,但到了元代,景德镇便慢慢形成了中心,成为中国的瓷都,大量的元青花便诞生于此。在学者研究看来,元青花的诞生并不是中华民族独立创造的结果。元以前,蓝色从来都不是陶瓷的主色调,一方面受颜料限制,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农耕社会,蓝色也不是受大众喜欢的,甚至在一些文化语境下还有不吉祥的寓意。但由于当时与外族的贸易交流非常频繁,而波斯以及土耳其地区蓝彩陶器的影响,催生了中国青花的诞生。其实,今天回过头来看,青花瓷是中西结合的伟大产物。
元代时大量的青花瓷出口到了中东地区,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我们很难知道的更加详细。当时与中东的这种贸易,或许是为了换取金银,又或许是为了换取青料,也就是苏麻离青(苏料)。苏料诞生在哪里至今仍是个谜,现今也只能猜测,或许是通过贸易渠道从中东地区换来。“今天我们在元青花的存世品里经常能发现有大罐、大盘这样的造型,应该都是为中东地区定烧的。因为中东地区的民族饮食习惯便是一群人围着一个装满食物的大盘,吃肉喝酒,这与汉地的习惯不同。所以这类器形在我们国家并不适用,应该就是专门为了出口而定烧的。”曾志芬说。元青花在市场被热捧首先要感谢日本人。早在在70年代末,中国人还没有认识元青花的时候,日本人就开始疯狂地购买元青花了。曾志芬依据多年观察市场的经验提到,日本人收藏瓷器有三个重点:唐代、元青花、万历五彩。日本博物馆很早就在找元青花,导致元青花早年的市场价就已经相当不菲了。这个态势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那一时期由于台湾人仿造了很多元青花,而大大的打击了市场信心,使元青花在市场上沉寂了一段时间。随着学者对元青花的研究更加深入,加上2005年鬼谷子下山以2.3亿元创造了纪录的剧烈刺激下,元青花又开始成为新一轮市场追逐的对象。 耳闻鬼谷子下山青花罐创造神话时笔者尚在念大学。英国知名古董商埃斯肯拉奇因为对这个元代瓷器的阔绰出手而被艺术品经销商津津乐道。但是这几年观察市场不难发现,当那只略带伤残并且出自民间的青花大罐创下世界纪录以后,这一青花品种就再难以有高价诞出了。偶见拍卖场有元青花现身,也不过数十万或数百万,便黯然换手。当鬼谷子下山领跑以来,为什么没有望其项背者- 元代不若明清两代,很难去区分官造还是民烧,加上缺少记载,很难知道哪些是进贡给了宫廷。说到鬼谷子下山来,几乎可以肯定出自民间。曾志芬解释说:鬼谷子来源于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是典型的汉文化的产物。而当时蒙古统治者并不喜欢汉人的这些民间故事,所以答案很明确。即便在今天,鬼谷子下山依然列中国艺术品世界纪录高价榜单上,且依然是民间制瓷的纪录。鬼谷子下山青花罐本身有冲线,所以在品相上不算一百分,但在传世的元代瓷器里也算不错,加之烧造工艺、青花发色均属上乘。但这些仍不是它区别于其他几十万、几百万元青花的真正原因,也许题材特殊才是重要的。元代瓷器百分之99.9所绘题材都是花鸟、植物。考虑到元代的时代背景,其装饰特征主要还是受到了宋代绘画的影响。宋画的题材便有很多是花鸟、植物,因此已知的市场流通加博物馆馆藏,绘有人物题材的元青花大罐仅有11只,流通在市场中的就更少了, 谷鬼子下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似乎也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