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求购信息 »收藏品 » 钱币

厌胜钱是什么

  • 发布时间:2016-12-08 10:07:45,加入时间:2016年11月01日(距今3165天)
  • 地址:中国»上海»杨浦:上海市杨浦区五角丰达商务广场28号10层
  • 公司:上海秦汉堂拍卖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余清,手机:18721295637

花钱又叫厌胜钱,压胜钱,也叫押胜钱。每一种都是很难找到同样的钱币的,因此每发现一枚,其价值都是很高的。

厌胜钱不是流通货币,它是汉族民间一种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的古钱币、小孩子佩带的饰物。它起源于西汉,至清末民初都有铸造。它最初的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到了后来,厌胜钱所指的范围越来越广,诸如开炉、镇库、馈赠、赏赐、祝福、辟灾、占卜、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铸厌胜钱。发展到后来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按不同的用途,大略可分为纪念、厌胜、凭信、上梁、供养、博奕、吉语、成语、戏作等品类。纵观历朝历代的厌胜钱,各种书法、图案内容,多是体现当时的礼俗时尚,因此厌胜钱对考察各朝代的政治、民俗、文化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起源

厌胜,典出《汉书·王莽传》:“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后来“厌胜”演变成了古代方士的一种巫术——厌胜法,当时人们认为运用厌胜法就可以制服他们想要制服的人和物。厌胜法的“厌”读作ya,据《说文解字》解释:厌,笮也,今人作压。所以通常又把厌胜法称作压胜法。杜甫《石犀行》云:“自古虽有压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厌胜钱实际上就是人们据厌胜法的本义,为避邪祈福而制造的一种饰物,供佩带赏玩,厌服邪魅、求取吉祥。

历代厌胜钱

1、汉至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的厌胜钱,主要是铸造当代或前代的行用钱背加日、月、星、龟蛇、宝剑图案或人物故事、生肖等。常见的如“大泉五十”、“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常平五铢”等一类的钱文图案。

2、唐宋时期(含辽)

这一时期的厌胜钱,以镂空花草、虫、鱼、蜂、蝶、龙、凤、麟、狮、鹿、马、人物故事为主调。这类镂空钱多数起装饰作用,如服饰、马具、帘帐等等,龙、凤、麟、狮等钱也寓意吉祥、太平之意。这时期的吉语钱多见有“上上大吉”、“龟鹤齐寿”、“长命富贵”、“宜尔子孙”等等,以及背铸各种图案的当代或前代年号钱,反映道教内容和文化的符文、八卦和生肖钱。“福德长寿”、“千秋万岁”等自北朝末至辽、金、元各代均有铸造。而酒令诗牌、选仙钱、打马格钱、棋钱等游戏博弈品,也主要产生于这个时期。

辽代,以“千秋万岁”吉语钱、鱼形佩钱、生肖钱为多见,还有用于赏赐的“巡贴”钱(丹巡贴宝、巡贴千宝)、“weng龙谢锺·家国永安”钱,用于随葬的瘗钱,如“大康通宝”大银钱、“大康六年”、“大康七年”、“清宁二年”等。(“weng龙谢锺·家国永安”钱, 1990年,在托克托县伍十家乡大北窑村出土。赤峰辽代庆陵出土的“大康通宝”大银钱为墓志石衬垫所用。)

3、金元时期

金元将本民族淳朴、浑厚的文化艺术与汉族礼法风俗相融合,在厌胜钱方面承袭唐、宋以来的风格,融合了草原民族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金元民俗钱艺术。

华夏民族善于象征、影射、暗示、谐音等方式比喻、形容人和事的习俗,也被金元少数民族借鉴和效仿。如以龙象征皇帝,以凤象征皇后,以虎、狮象征大臣,以松鹤象征长寿,以枣、鸡、蝠等形象谐早、吉、福等音。

这一时期的厌胜钱,以实体类为主,且较唐宋时期更加丰富。图案多为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肖八卦,如星官童子、星斗宝剑、天师打鬼、老子授经、四灵、狗、马等。文字吉语钱为年号钱背加吉利品或避邪品,如大定通宝、泰和重宝、大元通宝等,成为形式多样的吉利品或避邪品。庙宇钱和供养钱也是这个时期的一大特色,一般是特铸带有皇帝年号的小型钱,或铸年份、或铸具体供养的神佛和庙宇。材质以青铜为主。镂空钱减少,且图案与唐宋时期同类钱没有大的区别。

4、明清时期

中国铸造厌胜钱的鼎盛时期,数量之巨、种类之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而且厌胜钱的造型也行成了固定的模式。官铸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汉族民间铸造厌胜钱可能已成为专门行业,厌胜钱也已有专门市场,人们可根据不同的用途,随时到作坊或铸钱局去选购,厌胜钱的使用已成为汉族民间往来活动的一项内容。

这一时期镂空钱很少见,只有少数黄铜质双龙钱和花草文钱,形制较唐宋时期的略厚,边郭较宽。实体类钱种数大大超过以前各代。主要有避邪、吉语、生肖八卦、龙凤、秘戏类钱。一体之间,文图并茂,以圆形、圆穿为主,方穿次之,并有大量带钱冠者。诗牌、仙钱、酒令钱、打马格钱、棋钱多仿宋元时物。自康熙以后,面铸年号背铸图案的大钱渐多起来。一些经典语句铸在上面,作为铭词勉语。图案多样,内涵丰富,除以前历代所用图案外,又将宝物、书画、植物、水果、乐器等铸于钱上,铸造极精,大小悬殊,直径在1—12厘米之间。

明清时期的厌胜钱,材质主要是黄铜,青铜质的极少,还有部分金、银、铁、铅质者,金银钱是以薄片錾刻,有的填珐琅彩。清代厌胜钱的种类、花式、构图、作工都达到了厌胜钱的艺术高峰。

此外,在厌胜钱上也可看到少数民族文字,如契丹大字、八思巴文、满文、藏文,以及梵文、符咒文等,成为研究古代少数民族文字的实物资料。

作为非正用品的厌胜钱,虽不是通用货币(有时也被参杂在流通钱币中使用),但其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其文字与图案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历史、地理、宗教、神话、风俗、民情、文化、娱乐、书法、美术、工艺制作等各个方面,因此,是一项值得发掘研究的课题。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