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出手热线:
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
唐卡的发展及流派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唐卡的起源无从考证。藏族的绘画艺术早在藏王松赞干布(公元7世纪)以前,就在西藏各地产生。据《大昭寺志》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画像,这就是传说中的幅唐卡。相传这幅唐卡由果竹西活佛藏入白拉姆神像腹内。
作为科学考证,这些传说恐怕还不足为据。但就绘画艺术而言,早可追溯到卡若新石器时代,到吐蕃王朝时期,绘画艺术已臻完善。由于唐卡受纸张、丝绸、布匹等材料保存年代的限制,传说中吐蕃时期就已有的唐卡现已很难见到。但从拉萨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等众多寺院的壁画上,可以证实当时藏族绘画艺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可以推断,唐卡作为壁画的延展,迟也在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就已出现。早期唐卡因经过朗达玛的灭佛,已无迹可寻;现存唐卡除有少数宋元时期的作品外,大多都是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时的集体作品。
现在能见到的较早的唐卡作品,是公元11世纪在著名高僧阿底峡临终前,其弟子格西·那措译师托尼泊尔画师绘制的阿底峡肖像“无越马”(dbu-yon-ma)的一幅唐卡,并在唐卡背面撰有赞颂词80句,由那措译师亲自编写,该唐卡过去作为热振寺的镇寺之宝一直保存在寺内。热振寺还有一幅噶当派开宗祖师钟·杰瓦穷乃时期的唐卡,据说该唐卡能抗火。
唐卡上画的是四臂观音,周围有八位随从,画风吸收了尼泊尔画风的量度,是11-13世纪唐卡和壁画盛行的风格,也是西藏美术艺术得到广泛普及的一段时期。
此次“善美大成-青海热贡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展出唐卡作品总数达80余件,其中掐丝唐卡60余件,手绘唐卡15件,堆绣作品10件。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让的手绘唐卡巨幅作品(宽2.8米,高1米)是此次特展的精品力作,此外,工艺美术大师西合道将携3件精品手绘唐卡作品出席本次展览,桓贡大师的10件精品堆绣唐卡作品也将集中亮相。更为难得的是,与开幕式同期启动的还有首次进津的坛城沙画技艺展示活动,参展市民可近距离欣赏历时10余天坛城沙画创作全过程,体验“万千繁华,不过一掬沙”的生命瞬间。
坛城唐卡-征集负责人:王经理
征集单位:上海铭沪文物销售有限公司
交易方式:大型展览展销会-一年2次拍卖会-不定期私下洽谈-私下交易(仿品勿扰)
咨询热线:(24小时接听)
咨询QQ:
咨询:
上海铭沪文物销售有限公司力求所有征集的藏品都经由专家和特聘的资深鉴定顾问反复鉴定确认,不能取得一致而存有争议的一律否决,在征集藏品的选定程序中实行“非争议”标准。
中国大陆区征集范围广泛,包括:
中国书画:历代着名画家及近现代名人绘画精品等;
中国陶瓷:历代陶瓷精品等铭沪艺术品;
翡翠玉器:明清玉、高古玉、近现代玉器、翡翠等;
杂项精品:木雕、印章、奇石、文房用品、古籍善本等。
宝山区逸仙路2816号华滋奔腾大厦A座三楼(地铁三号线长江南路,一号口出,左转一百米就到了,离地铁站走路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