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科普小知识

  • 发布时间:2021-03-09 16:09:07,加入时间:2016年12月07日(距今3070天)
  •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青松路雅兰花园A座10层
  • 公司:陕西安信医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张女士,手机:18092873715

一、医疗器械产品是如何分类的?

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风险低,采用常规管理即可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外科用手术器械(刀、剪、钳、镊、钩)、安信高分子绷带夹板、刮痧板、医用X光胶片、手术衣、手术帽、检查手套、引流袋等。

第二类:中度风险,采用严格控制管理手段才可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医用逢合针、血压计、体温计、心电图机、脑电图机、显微镜、针灸针、生化分析系统、助听器、超声消毒设备、不可吸收缝合线、避孕套等。

第三类:高度风险、必须采取特别严格的措施控制管理方可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角膜接触镜、人工晶体、超声肿瘤聚焦刀、血液透析装置、植入器材、血管支架、综合麻醉机、齿科植入材料、医用可吸收缝合线、血管内导管等。

二、“保健器材”都属于医疗器械吗?

很多人习惯于把健身俱乐部里的健身器材、小区里的运动器械、体育用品商店里的各种运动器械、各种按摩器具、康复及治疗仪器等统统都称为“保健器材”,这是一种俗称。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没有保健器材的定义,符合条例有关医疗器械定义的产品应作为医疗器械管理。

三、如何区分药品与含药物成份的医疗器械?

(1)对于产品中由药品起主要作用、医疗器械起辅助药品作用的(如预装了药品的注射器等),按药品管理。

(2)对于产品中由医疗器械起主要作用、药品起辅助作用的(如含药支架、含药安信高分子绷带夹板、带抗菌涂层的导管、含药避孕套、含药节育环等),按医疗器械管理。

(3)含抗菌、消炎药品的创口贴按药品管理。

(4)中药外用贴敷类产品作为传统的中药外用贴敷剂,按药品管理。

四、对医疗器械的常见认识误区有哪些?

(1)误区一:医疗器械都是高风险的,医疗器械只有医院才能有,需要医务人员才能使用。

其实不是这样的,医疗器械分类中的第一类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比较低,公众通过一定的学习和查阅说明书就可以保障使用的基本安全。第二类医疗器械中也有一部分产品可以家用,第三类医疗器械使用风险高,少部分可以家用,但应严格按照产品注册证书适用范围和说明书要求使用。

(2)误区二:非医疗器械当成医疗器械,如一些健身、“瘦身”、“增高”及保健类产品,被当作医疗器械。

非医疗器械,都没有医疗器械注册文号。从这一点,就可以明显区别开来。

(3)误区三:只要是医疗器械,都比非医疗器械更有利于健康。

两者不具有可比性。医疗器械是特殊产品,其生产和销售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管理,具有其一定的使用功能和适应人群;适应人群范围外的,不宜使用该医疗器械。非医疗器械的适应范围更为广泛,其主要功能不是针对医疗目的,而是产品各自的功效。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