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阳光蓄电池A
电池技术成熟是产业化前提 德国阳光蓄电池厂家解析此问题
关于电池技术是否成熟的问题,一只以来都是企业所关心的。因为一个企业能否产业化,它的前提就是电池技术成熟
否。下面就此问题由德国阳光蓄电池厂家来做出解析。
降低储能成本的关键在于破解储能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等难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来小康指出,这些技术的突破是储能实现产业化的前提,但电池技术的成熟恐怕还需要多年,悲观看可能
超过十年。
张北示范项目采用的锂电池技术是否能够代表储能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存在争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认为
,锂离子电池虽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高能量转换效率、长循环寿命等优点,但该技术目前价格较高,更重要的是
安全性还较差,而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安全重要。他介绍,南方电网的储能示范项目的锂离子电池组曾冒烟22次。
储能电池技术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储能根据不同领域需要已有12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据了解,张北20MW的
储能示范项目中除了采用14兆瓦的锂离子电池技术,还有2MW的液流电池系统,而剩余4MW的储能采用哪种电池技术,
目前国网尚未有定论。据悉,4MW的储能原本留给日本的钠硫电池技术,该技术占全球储能应用项目的65%以上。但据
杨欲生介绍,钠硫电池虽具有高比能量、转换率高、寿命较长的优点,但也不安全,采用钠硫电池技术的日本储能电
站2011年曾两次失火。
“采用哪种储能技术并不是关键。”来小康认为,张北的储能示范项目旨在为储能企业提供未来发展方向,即高
安全、长寿命。
国内目前从事储能的相关企业并不多。据俞振华介绍,与储能相关的企业包括各种电池厂商、控制逆变厂商、应
用解决方案提供方、工程实施企业等,目前铅酸电池厂商、锂电池厂商、控制逆变厂商以及一些关键材料厂商相对较
成熟,除此之外其他的储能技术还没有形成规模。
由于缺乏核心原材料研发技术,国内的电池企业主要处于来料加工阶段。据从事锂电的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国内
储能没有形成规模,国内电池企业在采购上游原材料时无法形成议价能力,因而电池核心原材料价格比国外同行高出
很多,后只能通过采购国产化配件来降低储能系统的售价。
来小康认为,国内的电池企业大多从贴牌生产做起,即便储能规模上升也很难真正获益。要打开下游空间、提升
议价能力,需要沿着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的方向加大研发投入,而不是建更多的产品生产线。当前全球储能产业
才刚刚起步,国内企业现阶段介入并不晚。
该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储能、UPS/EPS等领域。
产品特征
容量范围(C10):5.5Ah—200Ah
电压等级:12V;
设计浮充寿命:在25℃±5℃环境下,12V系列为15年;
循环寿命:在标准使用条件下,A400-12V系列25%DOD循环2950次;
自放电率≤2%/月;
充电接受能力高,节时节能;
工作温度范围宽:-20℃~55℃
搁置寿命:充足电后,在25℃环境下静置存放2年,电池剩余容量仍在50%以上,充电后,电池容量可以恢复到额定容
量的100%。
抗深放电性能好:100%放电后仍可继续接在负载上,四周后再充电可恢复原容量。
结构特点
电解质:呈凝胶状态,电解液无分层、电池循环性能好;电解液密度低、减缓对板栅腐蚀,电池浮充寿命长;
气相二氧化硅:采用德国进口,分散性能好,性能稳定;
极板:放射状筋条设计、涂膏式活物质,大电流放电性能好;
隔板:欧洲Amersil生产PVC-SiO2胶体电池专用隔板,内阻小,孔率高,使用寿命长;
过量电解液设计:电解质载液量高,充满极板、隔板和壳体型腔,电池散热好,不易发生热失控现象;
胶体紧包覆极群:防止活性物质脱落;
专利胶体蓄电池安全阀,灵敏度高,使用安全可靠;
电池壳体:槽、盖加厚设计,采用抗冲击、耐震动的ABS材料,运输、使用中无漏液、鼓壳等危险,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