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职称制度迎来30年首次大改革

  • 发布时间:2017-01-16 14:36:07,加入时间:2015年09月06日(距今3546天)
  • 地址:中国»陕西»西安:陕西省西安市吉祥路179号
  • 公司:亿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李楠,手机:18629456730 微信:YCH-2007 电话:029-88190388 QQ:2482415073

不发表论文就评不上教授、过不了外语考试就无缘评职称……近年来,我国的职称评定制度屡遭诟病。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向社会公布,对职称评定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小亿认为给人才松绑,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是这次改革重要的方向。

对于参与过评定的人来说,职称就是一部事业“通关升级史”,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夸张。一方面,职称与收入和晋升挂钩,不得不评; 而另一方面,发表论文、职称英语、计算机考试等“硬门槛”又摆在面前,真是一关更比一关难。 

如何破解"一把尺量到底"的难题?实行了三十年的职称制度终于迎来了大改革。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重点改革"唯论文 唯资历 唯学历"论,让专业技术人才获得更科学的评价和肯定。

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

此次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就是评价标准之变。《意见》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放在了评价标准的首位,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通过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将一律予以撤销。

英语计算机等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论文、职称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再作统一要求,取而代之的评价材料更倾向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并对长期在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也将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拒绝"唯论文论"  ,病例、教案也是参评材料

在职称评定中"唯论文论"曾经是不少人的痛,而此次改革的重点也是放在了"论文不是评定职称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取而代之,专利、科研成果、病例、教案等等都将变成参评材料。

此次公布的《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意见》,对论文的要求实行了三放宽的改革措施。不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或不做论文要求;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可不做论文要求。

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

《意见》同时明确:在职称与职业资格密切相关的职业领域建立职称与职业资格对应关系。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职业资格即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也就意味着不管你是否有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等初级技术资格,只要考过造价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注册类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你就是“中级职称”,可以申请副高等职称。

职称评价标准推行“代表作制度”

改革后的职称评价标准将推行代表作制度,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成果形式都可以替代论文。 

更重要的是,今后评职称,将突出对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的评价。增加技术创新、专利、技术推广、标准制定等评价指标权重,注重考察研究成果的经济社会效益。取得重大研究和技术突破的,甚至可以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小学老师也能当教授

此前,工程、经济、会计、中专教师等11个职业,都没有设置正高级职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职业发展空间。而此次改革将全部没有正高级职称的系列都设置了正高级,这也让"小学老师"成为"小学教授"变成可能。这也就意味着“工程、经济、会计、统计、农业、船舶、飞行、工艺美术、实验技术、中专教师、技校教师”这11个职业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参评正高级。 

五年内争取完成所有领域改革

除了完善评价标准,《意见》还创新职称评价机制,对特殊人才通过特殊方式进行评价,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单独评价。

改革将在3年内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教师、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改革任务,5年内争取完成所有系列职称制度改革任务。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