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痂病传播途径:疮痂病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块茎生长的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菌从皮孔或伤口侵入后染病,当块茎表面木栓化后,侵入则较困难。病薯长出的植株极易发病,健薯播入带菌土壤中也能发病。
疮痂病危害症状:马铃薯块茎表面先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块。因产生大量木栓化细胞致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疮痂状硬斑块。病斑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内,别于粉痂病。
疮痂病发病条件:适合该病发生的温度为25~30℃,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重,pH5.2以下很少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
疮痂病防治方法:
一、选用无病种薯,一定不要从病区调种。播前用40%福尔马林120倍液浸种4分钟。
二、多施有机肥或绿肥,可抑制发病。长期发病的地块,即使发病较轻,也应停种几年。
三、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蔬菜进行5年以上轮作。
四、选择保水好的菜地种植,结薯期遇干旱应及时浇水。
五、普防方案:
(1)下种时,用青枯立克倍+地力旺倍喷施定植沟,杀灭土壤中的真细菌;
(2)现蕾期(或下种60天后)用青枯立克倍+地力旺倍+沃丰素600倍,滴灌或冲施,可同时进行叶面喷雾;
(3)开花数量占1/3时候用青枯立克倍+地力旺倍+沃丰素600倍,滴灌或冲施,可同时进行叶面喷雾。若等到谢花后再用药,此时的土豆已经进入膨大期长到鹅蛋大小了,细菌已经侵入,后期防治困难。
病区治疗方案:
(1)在普防的基础上对患病区、上茬患病区、雨后积水区等重点区域,使用青枯立克60-100倍(ml兑水30斤)+大蒜油1000倍(15ml兑水30斤)+沃丰素600倍(25ml兑水30斤)+有机硅,喷雾、穴灌2-3次,每次间隔3-5天,病情严重的可适当复配其他化学杀菌剂;
(2)重点防治时间:膨大期遇高温、多雨天气,应强化普防措施如:提高用药浓度、增加用药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