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批依据及条件 审批依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 审批条件:设立文艺表演团体,应当有与其演出业务相适应的专职演员和器材设备。 二、申请材料 1、申请书; 2、山东省营业性演出团体设立申请表; 3、申请单位反假唱、假演奏声明; 4、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住所证明和从事的艺术类别; 5、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6、演员的艺术表演能力证明; 7、与业务相适应的演出器材设备声明。 ps:以上提交的所有材料均用A4纸打印或复印,每一页均需法人签字,并填写提交日期。 三、承诺时限 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 四、审批流程
郭冬临摊上大事,惹了一亿的河南人。春节期间,郭冬临在北京春晚上的小品《取钱》,饰演一个电信诈骗的骗子,但是用的口音不是通常报道中,电信诈骗重灾区——福建的口音,而是河南口音。网络上也有将河南与骗子联系在一起的地域歧视的言论,所以这一次直接惹怒河南人了,觉得郭冬临是暗指河南人是骗子。虽然小品编剧出来澄清并且道歉了,但有河南籍律师咽不下这口气,决定起诉郭冬临,要求赔偿河南人一人一元。如果起诉成功,可以预见的一个事实将是,未来的语言类节目可以取消掉了。
春节期间,各大卫视的晚会比拼,除了比明星咖位,最重要自然是比语言类节目的“笑果”了。方言梗本身就属于语言类节目当中制造包袱的一种常见方式,比如说赵本山的东北话,比如说相声节目中对各地方言的模仿。而讽刺同样是语言类节目的重要表现,通过讽刺假恶丑来褒扬真善美。如果将利用方言的讽刺认为是对操这一方言的人群的歧视,那是不是利用普通话讽刺就可以认为是对全体中国人的歧视了呢?
语言类节目最忌讳的就是这种吹毛求疵,上纲上线,像上次发生的贾玲恶搞花木兰事件,所谓的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就出来指责贾玲“伤害了国人尤其是木兰故里人民的感情”,要求贾玲及剧组公开道歉。这种人人都是审查官,处处都有高压线的创作环境,试问如何能写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开怀大笑,又有教育意义的语言类作品呢。这也是为什么网上有比较,央视春晚的语言类节目比地方春晚的语言类节目“笑果”差的原因所在,央视的审查更为严格,红线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