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种植条件一般多选择排水良好,通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芽头繁殖,每株2~3个芽头,栽种期从“白露”到“寒露”,以“秋分”前后为宜。按行距40~50厘米,株距30~40厘米,挖6~9厘米的穴,每穴放1株,芽头向上,覆土盖平,稍加镇压。然后,上面再培9~12厘米高的土堆,以防风、旱和霜冻,保证种苗安全过冬。 亩用苗量:3000株,亩产量800公斤,生长周期:3年以上,可套种,适合林下种植,开粉红色花。
芍药有何药用价值
芍药为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燥的根人药,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药材名分为白芍和句两种。采挖后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后,晒于,即得赤芍:采收洗净后,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除去外皮或去外皮后再煮,晒干,即得白芍。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牌经: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痉挛,头晕目眩,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察止痛的功效。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日赤肿痛肝郁痛经闭痛经、癥较腹痛、跌扑损伤,臃肿疮疡。
芍药生产中的品种类型有哪些
临床应用中多用白芍,赤芍使用较少。白芍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品种之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主产于安浙江,四川,各个地区又有各自的品种类型。产于安徽毫州的称“毫白芍”,产于浙江杭州的称“杭白芍”,产于四川中江地区的称“川白芍”或“中江白芍”。此外,江苏、山东河南,江西、湖南、贵州、陕西、河北等省亦有栽培。
种植芍药如何选地与整地
(1)选地要求土壤疏松、肥沃,土层较深厚,排水良好,以砂质壤土、夹沙黄泥土或龄积泥沙壤土为好,盐碱地不宜栽种,忌连作,可与紫竟、红花、菊花、豆科作物轮作。
(2)整地将土地深翻40m以上,整细把平,施足基肥施入适量腐熟的既肥或堆肥千克亩)。播前再浅耕一次,四周开排水沟。在便于排水的地块,采用平畦(种后成答状):排水较差的地块,采用高畦,畦面宽约1.5m,畦高17-20m,鞋沟宽30-40m。
芍药的繁殖方法有几种
芍药的繁殖方式有分根繁殖、种子繁殖和芍头繁殖。繁殖以分株为主,方法简便易行,应用广泛。种子紧殖多用于育种及培养根砧。
(1)分根繁殖选择笔杆粗细的芍根,按其芽和根的自然形状切分成2-4株,每株留芽和根1-2个,根长宜18-22cm,剪去过长的根和侧根,供栽种用。刀口处涂抹少许木炭粉末,以防离烂。每亩用种根kg。芍药母株如多年不分株,就会枯朽,逐渐转向衰败。生产实践证明,芍药分株必须在秋季进行春季分株不仅成活率低,而且以后长势也弱,开花时间延后。
(2)种子繁殖8月中下句,采集成熟而籽粒饱满的种子。
随采随播若不播种,应立即用湿润黄沙(份种子,3份沙)于阴通风处,全9月中,下句播种。播种可采用条法,按20-25m开内,沟深3.5rm,将种子均匀地傲入四内,上1-2.m,镇压。型年4月上句,幼苗出土时,及时去草,以利动苗生生长。由于采用种子繁殖的方式,苗需要2-3年才能进行定植,生长周期长,故生产上应用较少,每由用种量3-40g3)头景殖在收获芍药时,切下根部加工成药材选取形体粗壮,位饱满,色泽解艳,无病虫害的牙头作景用。切下的芽头以留有4-6cm的根为好,过短难以吸收土壤中养分,过长影响主根的生长。然后按芍头的大小,穿卷的多少,顺其自然用不锈钢刀切成2-4块,每块有2-3个。将切下的芍头置室内晾干切口,便可种植,每商栽芍头250堆左右。若不能及时裁种,也可暂时沙藏或客藏,
芍头应当如何贮藏
生产上芍头多采用沙藏的办法。具体的贮藏方法如选平组高燥处,挖宽70m,深20m的坑,长度视芍头的多少面定,坑的底层放6m厚的沙土,然后放上一层芍头,上,再盖一层沙土,厚约5-10km,芽孢露出土面,之后需常检查贮藏情况,以保持沙土不干燥为原则。
芍药载植的时间和方法是怎样的
在3月下句至4月中句,秋栽一般宜在10月1月上句,按行距40-50m,株距30-40m母芍头种,开浅子穴,每穴种芍头2个,摆放于穴内,相路4cm,切面朝下土8-10m,做成馒头状或答状。
芍药的田间管理技术有哪些
(1)中耕除草早春松土保填。芍药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和培土34次,10月下句,在离地面5-7m处割去叶,并在周围培上10-15m,以利越冬(2)施肥芍药喜欢肥沃的土壤,除施足基肥外,栽后1-2年要结合田间套种进行追肥,第3年芍药进入旺盛生长期水的需要量相对增加。一般每年不少于2次:第1次在3月齐后,结合浇水施尿素20千克,饼肥25千克面:第2次于8月,施复合肥30千克「亩:第4年在春季追肥1次即可,追施高磷复合肥50-75千克亩。(3)排灌芍药喜旱怕水,通常不需灌溉。产重干早时宜在份晚浇水。多雨季节应及时排水,防止烂根(4)摘當为了减少养分损耗,每年春季(一般在4月下句)现蕾时应及时将花蕾全部摘除,以促使根部靶大(5)培土一般在10月下甸土壤封冻前,在离地面6-9处,把白芍地上部分枯姜的枝叶剪去,并在根际处进行培土,土厚10.15cm,以保护芍芽安全越冬芍药。
芍药的田间管理技术
(1)中耕除草早春松土保摘。芍药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和培土3-4次。10月下句,在离地面5-7cm处割去茎叶,并在根际周围培土10-15rm,以利越冬。
(2)施肥芍药喜欢肥沃的土壤,除施足基肥外,栽后1-2年要结合田间套种进行追肥,第3年芍药进入旺盛生长期,肥水的需要量相对增加。一般每年不少于2次:第1次在3月齐苗后,结合浇水施尿素20千克面,饼肥25千克庙:第2次于8月,施复合肥30千克/亩:第4年在春季追肥1次即可,追施高磷复合肥90-75千克亩。
(3)排灌芍药喜早怕水,通常不需灌激。严重干早时宜在傍晚浇水。多雨季节应及时排水,防止烂根。
(4)摘蕾为了减少养分损耗,每年春季(一般在4月下甸)现蕾时应及时将花醟全部摘除,以促使根部肥大。
(5)培土一般在10月下句土壤封冻前,在离地面6-9cm处,把白芍地上部分枯姜的枝叶剪去,并在根际处进行培土土厚10-15cm,以保护芍芽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