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长假结束,我们也正式跟2016年告别。回首过去的这一年,虽然2016被称作是VR元年,但是相比VR,似乎它的孪生姐妹AR取得的成就更大。风靡全球的《Pokemon GO》让AR概念走进了千家万户,而备1.58亿受千禧一代喜欢的社交软件Snapchat能够实时美化并发布图片使用的也是增强现实技术。在过年期间,我们也看到了各大科技巨头将AR技术作为自己的营销宣传手段,想必大家玩支付宝集五福也都玩得不亦乐乎吧。 同时放眼国外,微软的HoloLens开始商用,Meta发布了新品Meta 2,谷歌的AR系统Tango已经接入了多家手机制造商,而Magic Leap、ODG以及Vuzix也纷纷准备在今年推出产品。相比目前VR所处的尴尬处境,似乎2017年将会是AR的腾飞之年。 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么? 从大众消费市场来看,AR与VR一样依然处于初级的阶段。尽管各大市场预测机构纷纷表态,2020年AR市场会达到千亿的市场规模,但我们不能全信。VR市场此前也被估值很高,可结果呢?市场表现让人失落。 目前,没有VR厂商,包括Oculus、HTC Vive以及PS VR敢于公开披露自己的销量,但间接获得数据似乎也相差不远。 去年10月,HTC总裁王雪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Vive的销量“远超14万台”。而2月3日,市场研究公司Super Data发布报告指出,预计2016年HTC Vive销量为42万台,Oculus Rift为24万台,索尼PS VR为75万台。 去年10月,SuperData将VR产品在感恩节购物狂欢节期间的销售情况描述为“大的失败者”,并将较受欢迎的索尼PS VR预计销量从260万降到75万台。 事实上,即使是高端VR头显,人们对其的热情也在削减。全球大的PC游戏发行平台Steam做了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去年10月份其用户中只有0.38%拥有VR头显,这一份额相比上一月没有增加。 试想一下,如果AR不想遭遇与VR同样的窘况,那么唯一的办法是,让用户接受并使用起来便捷。但目前的AR硬件面临两大问题。 首先是外观设计的美感。尽管微软HoloLens的效果令人印象深刻,但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款时尚产品。相反,怪异的造型令穿戴者显得有些诡异,远称不上炫酷。 iPhone手机之所以如此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精致、美观的设计。金属外框和高品质的配件,再配以苹果的全方位广告,都帮助其成为了消费者争相购买的产品。 另外一大问题是社会接受度。从这一点来看,曾经引发广泛关注的Google Glass可以成为前车之鉴。2013年,谷歌面向部分人群推出了这款智能眼镜。不仅佩戴者看起来有点傻,就连周围的人也都感到一丝不安,担心Google Glass用户会自己。“眼镜混蛋”甚至成了一群遭到社会鄙视的人。两年后,谷歌宣布停售Google Glass。 当然,就像VR,AR在初期也只会停留在B端市场,而鉴于AR在适用领域的效果和价值,2017年在商业领域大范围应用也是很有可能的。 智能眼镜及AR、VR领域的领头羊Vuzix首席执行官 Paul Travers曾在今年的CES上接受采访时表示,Vuzix希望让AR产品在体型上更加小而轻,做到80克左右,2017年会主打B端应用市场。 不论是VR还是AR,在现阶段都还处于发展初期,成败也都尚不可知。虽然二者的功能与应用领域都不相同,但是想要获得成功,二者需要考虑的重点都相似:如何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让产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如何创作出优质的软件产品?毕竟,要想向普通消费者群体普及一个新概念并非易事,一番深思熟虑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注蓝鸥西安VR培训机构公众号“蓝鸥西安”了解更多专业技术资讯。蓝鸥线上学习平台鸥课学院,是蓝鸥旗下的在线教育平台。鸥课学院专注整合优势教学资源、打造适合在线学习并能保证教学结果的优质教学产品,为用户提供满足自身成长和发展要求的有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