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粉彩使用粉彩粉润柔软的质感,用粉化的各种彩料拷贝各种工艺品, 如漆器、铜器、珐琅、大理石,还拷贝动物、植物、瓜果等。能精确地表现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质感,可谓活灵活现。
乾隆粉彩有一个特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非常浅淡光涧,釉面犹如粥皮, 由所以一种低温彩釉, 釉面常常带有细微的纹片。这一特色乾隆时首要呈现后,—二直延用到晚消。
乾隆官窑粉彩的纹饰通常是“大内”送来的图样, 主题纹饰按不一样时节都有严厉规则。主纹是缠枝花, 形象是将传统的牡丹花、宝相花或莲花的花与叶变形, 似乎西洋花卉。纹饰中也有西洋人物。同时还常以缠枝花作主体,分别加施夔龙、夔凤、蝙蝠或缨络、八吉祥等, 构成各种祥瑞吉庆、美意延年内容的图画。
在粉彩瓷器板块,雍正和乾隆两朝的粉彩精品一直以来都是商场炙手可热的珍品,创出数千万天价的也往往集中在这两朝的粉彩珍品上。雍正粉彩因传世数量稀疏,一直以来其报价就占据清瓷中的金字塔尖,只需那些系出名门、撒播有序或被藏家多年秘藏、鲜有出面的旷世稀珍现身商场,一定会掀起一波竞购狂澜。
是谁让粉彩变成拍卖会上的焦点
回忆30多年来国内外瓷器拍卖,很多闻名藏家私家保藏的专场,比如从1965年5月和1971年伦敦佳士得两次举行Alfred Morisson Fonthill Heirlooms专拍开始,在之后数年时间里,诸如1984年秋叶义私家保藏拍卖、1986年赵从衍私家保藏拍卖会、1988年Paul & Helen Bernat保藏、1989年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专拍、1995年秋苏林庵瓷玉保藏、1996年香港佳士得秋季“静观堂”专拍、2000年张宗宪“绝妙颜色”私家保藏专拍、2004年伦敦佳士得Alfred Morisson Fonthill Heirlooms专拍、200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花赏瑶华”巴黎名藏专拍,等等,清代瓷器尤其是粉彩瓷器从便宜一路走到天价,这些保藏家们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保藏经历在其间无不表现着重要作用。2002年5月,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张永珍女士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春季拍卖会上以4150万港元拍下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创下清代瓷器世界第一高价。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对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碗经过15次加价的剧烈竞投,以5072万港元的高价由伦敦闻名古董商Eskenazi投得,而此对拍品之前曾呈现于1997年的拍卖会,其时仅以900万港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