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青瓷仍保留着前代的许多特点,它的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施釉均匀。器物上的装饰常见的有弦纹、水波纹、铺首、方格和耳面印叶脉纹等,并在谷仓上堆塑各种人物、飞禽、走兽等,极为生动。
西晋的制瓷技术益加精巧,既实用又美观,青瓷的用途也扩大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酒器、餐具和卫生用具等各个方面。东晋人口南移,南方出现城市繁荣,社会上对瓷器的需要量进一步增加。这时南方青瓷造型趋向简朴,装饰减少,有些器物只作简单的褐色斑点。南朝时期,青瓷上出现莲花瓣装饰。北方一度陷于战乱,但在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制瓷业又发展起来。北方青瓷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与南方不同,一般器型较大,以尊、瓶、罐、钵之类居多。胎体厚重,胎色灰白,釉较厚,,流动性大,器表往往有玻璃质流珠现象。器物多以莲花瓣纹、忍冬纹作装饰,装饰方法有堆贴、模印、刻划多种。北方青瓷的莲花纹饰与佛教的盛行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