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鼻烟壶的拍卖市场,中国内地新藏家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大量鼻烟壶精品开始回流中国。2013年的春季,苏富比进行了著名收藏家“玛丽及庄智博(MaryandGeorgeBloch)珍藏鼻烟壶第六部份”的专场拍卖,170件鼻烟壶作品被全数拍出,总成交额高达3420万港元;保利香港首度尝试举办的鼻烟壶拍卖,创造了近179万港元的拍卖佳绩;中国嘉德专场举办鼻烟壶拍卖会,一组七件的俏色玛瑙鼻烟壶以402.5万人民币的高价成为当场成交拍品。
鼻烟和鼻烟盒,是伴随中西文化交流产生的,明后期由欧洲商人、传教士带进中土。虽是我国古代艺术品中成长较晚的一门,但却被我国的能工巧匠们发扬光大,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鼻烟壶。
鼻烟壶虽是小巧的掌中珍玩,仅有五六厘米高,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奇异载体,它集诗书画印、雕刻镶嵌等众多文化奇巧于一身,材质更多采多姿,翡翠白玉、铜胎画珐琅、玛瑙雕刻、内画玻璃等,器虽袖珍,几乎穷尽所有珍贵材质。
鼻烟壶曾经作为皇家礼物馈赠外国使者。俄国彼得大帝遣使觐见康熙皇帝,带来几十件贵重礼品,康熙则回赠使者每人一件珐琅鼻烟壶。皇帝对臣属如文武官员、地方督抚以及文人名士、盐商富贾,赐鼻烟壶的,更是数不胜数。
清代时候,一年之中随着四季的变化,佩带各种质地、形式图案的鼻烟壶成为当时一种时尚,并成为达官贵人争强斗富之物,就像现在各种功能繁多、款式时尚的手机一样,一掏出来“倍儿有面子”,是社会身份的象征。
鼻烟壶是随着鼻烟的逐步流行而出现的便携盛器,早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即将原产在美洲的烟草带到了欧洲,吸闻鼻烟也于16世纪盛行欧洲。明朝万历九年,意大利教士利马窦来中国传教,开始把鼻烟壶带到中国,当作提神醒脑活血防疫药品,治疗风寒、头痛和鼻塞等症。鼻烟输入中国后,开始只在上层社会中流行,后来一般的市民、商贾中也有人染上了闻鼻烟的习惯。
早期欧洲用装饰精美的金属小盒盛装鼻烟,由于在使用时鼻烟极易撒出并且香味极易散失,我国烟民便用装药的小药瓶取而代之。及至雍正、乾隆时期,由于达官显贵们争奇斗胜、夸豪显富,各种精美绝伦的鼻烟壶便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人们显示身份和馈赠亲友的时髦物品。制作鼻烟壶的材质非常多,有料质、瓷质、玉质、内画等很多种。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乾隆年间的粉彩雕瓷博古图鼻烟壶堪称陶瓷材质鼻烟壶中的精品。此烟壶呈扁形,瓷盖,下连竹勺。壶通体刻回纹地,上雕炉、瓶、灵芝、茶壶、围棋、鼎等纹饰,俗称“博古图”,施红、绿、紫、蓝、黑等色,足底双框方栏内红彩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上海古玩艺术投资有限公司于2012年在上海创立,是以经营中国文物艺术品为主的综合性公司,公司设有上海、纽约、台湾、日本、伦敦办事处,每年不定期举办春季、秋季大型鉴赏会,以及四期“古玩艺术品交易四季”交流会。
本公司终年搜集精品,等待送拍(上海及海外藏家可直接携送拍物品至上海长江国际艺术品交易有限公司;中国内地藏家的送拍物品及出境手续须符合内地的有关法则与规矩)。
征集范围:
书画:中国书画、征集名作、扇面、册页、长卷;
油画:中国油画、西洋油画;
瓷器:瓷器精品、名窑风格精品;
玉器翡翠:玉雕精品、和田玉、翡翠、珠宝、国石,玉质佳、雕工巧、皮色好;
文房用品、紫砂、印章、砚台、雕塑等;
各式风格的金银器、佛造像、铜镜;
名人书札、印谱等、邮品、钱币、票证、徽章;
明清风格家具、木器、漆器、竹木雕等。
公司地址:上海古玩艺术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