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艺术品收藏趋势:从炫富转向私密

  收藏品味出现重大转变

  2016年,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收藏品位的转变。在当代艺术品市场中,买家不再盲目追捧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美国抽象艺术家赛·托姆布雷等以往拍场的蓝筹股。以美国为例,2016年安迪·沃霍尔的拍卖成交额下跌了68.8%,从2015年的5.26亿美元降至1.63亿美元,赛·托姆布雷的拍卖成交额下跌53%,部分高端交易转为私洽方式进行。美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的平均拍卖价格跌幅高达36%,致使成交额整体下跌35%。

  与此同时,更多的藏家意识到,与其跟风买进几个艺术明星的平庸作品,还不如收藏名气稍弱但质量更高的精品。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以往被美国藏家所追捧的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2016年的拍卖总金额出人意料地大跌71%,从前一年的30亿美元急剧跌至8.66亿美元。

  发生类似市场变化的还有2016年在上海举办大展的现代艺术家贾科梅蒂。而名气稍逊或价格稍低的墨西哥女艺术家弗里达、法国雕塑家罗丹和法国野兽派画家芒更的作品正从这种品位和潮流变化中受益,成为新一代的市场宠儿。

  渐受冷落的艺术品自由贸易区

  在金融透明化趋势的压力影响下,2015年流向世界各地自由贸易区的艺术品总金额突降至前一年的7%。几大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自贸区”)的艺术品流入均出现巨大跌幅,如安道尔在2014年流入艺术品的价值曾达到近100万美元,而2015年则急降为10.4万美元。百慕大2015年的流入价值直接跌至零点,之前曾高达130万美元。同样,卢森堡的艺术品流入也从2014年的6600万美元降至2015年的270万美元。

  自贸区的艺术品仓库一直被艺术专业人士所质疑,将珍贵的艺术品存放在远离自己生活范围的保险仓库中,常年不见天日,似乎背离了艺术品收藏的初衷。艺术品作为资产在这些仓库中被存储、交换和买卖,已经形成了独立于正常市场之外的交易体系,由于缺乏政府监管和法律约束,自贸区的艺术品仓库也成为洗钱者的避风港。

  据2016年5月《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估计,约有1000张毕加索作品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自贸区艺术品仓库,曾在2013年创下世界油画拍卖纪录的毕加索《持烟斗的男孩》,很可能便是被搬入了某一处的自贸区艺术品仓库,一直未再现市面。如今在日内瓦自由港内存放了约120万件艺术精品。

  存放在自贸区的艺术品并不全部出于避税的考虑,高度的安全性、博物馆级别的存储条件、私密性和周到的服务管理等,也为部分拥有大量藏品的藏家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艺术品保管场所。而另一方面,大量的高价值物品集中存放在一个地方,也增加了该地的风险系数,尤其是建设在机场周围的艺术品和高价值物品仓库,保险公司在核保时会更加谨慎,费率也相对较高。

  从《TEFAF 2017艺术品市场报告》提供的数据来看,自贸区的数量与当地关税的高低并无直接的关联性。瑞士是世界自由港的聚集地,共有345个自由港,瑞士的艺术品进口关税为8%。美国位居其后,有174个自贸区,艺术品的进口关税为6.6%。由此可见,自由贸易区所争取的客源并非只有本国客户,主要目标是吸引国际藏家,因此竞争优势在于较低的政策性风险、私密性、优质的服务和客户群体的认可度。

艺术品鉴赏评估,出手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