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这就是装配式建筑。与现在仍然在施工当中占主流的现浇建筑不同,现浇建筑基本上是把建筑材料运到工地之后,用模板现浇。装配式建筑则是把一部分原来通过现浇成型的构配件,比如梁、柱、板,拿到工厂生产,之后再运到工地来组装,把节点衔接好,然后采用一部分现场浇筑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具有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程质量等优点,可以促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对于化解当前过剩的钢产能也有一定积极作用。这使得传统混凝土建筑正有被装配式建筑逐渐替代的趋势。而早在20世纪初装配式建筑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了六十年代,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生产成本较低,开始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在我国,装配式建筑在上世纪70就已起步,然而推进却并不理想。据住建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所占比例仅有5%,且发展缓慢。而在欧美建筑工业化的比例已高达50%~70%。瑞典和丹麦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已有大量企业开发了混凝土、板墙装配的部件,目前新建住宅之中通用部件占到了80%。在亚洲,新加坡开发出15层到30层的单元化的装配式住宅,占全国总住宅数量的80%以上。而日本要求20层以上的住宅必须全部采用预制装配。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到2025年我国装配式建筑所占比例也不过30%左右,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2016年,是建筑产业现代化、装配式建筑实现发展跨越式增长的关键性一年。国务院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这不仅仅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机遇,也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挑战。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北京、浙江提出到2020年,提前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30%的目标;河北明确提出把钢结构建筑作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主攻方向;吉林提出了创造条件,试点发展木结构建筑产业化的工作思路;山东省实施“四个强制”政策,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上海提出在全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新建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2016年上海全市已落实装配式建筑1385万平方米,连续两年实现翻番,预制构件生产企业达到41家,产能突破1200万平方米。
在装配式建筑行业内,混凝土预制构件(PC)工厂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预制部品部件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品质。所以,从源头上做到把控,做到以高品质、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取代传统建筑方式,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更是实现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性因素。
山东天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新型建材装备研发、制造及提供固体废弃物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现已发展成为占地660亩,总资产20亿元,固定资产12亿元,员工1358人的现代化中型科技企业。公司先后与中国建材院、湖南大学、安徽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建立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聘请中组部“千人计划”湖南大学朱德举教授、安徽大学刘宝珠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成立了山东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还与中国建材科学研究总院崔琪院长、国家“万人计划”人才王武祥教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已取得86项自主专利技术,产品结构实现了内隔墙板机械装备和外墙保温机械装备“两翼”发展的态势。公司是中国墙板工厂综合运营和产业化住宅整体解决方案的领航者,现已形成墙板生产线、水泥发泡保温生产线、保温装饰涂装生产线、钢筋混凝土预制件(PC)装备生产线四大类十个系列近百种规格的产品体系,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40%以上。公司于2014年9月10日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代码20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