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请联系李经理 同号 QQ
石涛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工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名言有“”一画论‘、“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等,但最著名的当属《石涛罗汉百开册页》。
《石涛罗汉百开册页》为画家崔如琢先生所藏,1999年春,崔如琢在日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石涛罗汉百开册页》。经过多次协商,崔如琢终于如愿从日本藏家手里高价购回这套册页;
根据崔如琢的考证,《石涛罗汉百开册页》是石涛青年时期绘制的工笔人物作品,为完整一百开册页,共画山水背景中的罗汉人物310位,各册页中罗汉左右分别陪饰众多人物及似龙、虎、鹿、狮等神兽形象。根据石涛在画中自题,最早一开创作于“丁未” (1667 年),石涛时年26岁。整套册页作品分别作于1667年、1669年、1670年,1672年,即从石涛的26岁至31岁,历时6年之久,实为石涛倾力之作。《石涛罗汉百开册页》集人物、山水、花鸟之大成,是石涛技艺日臻成熟时的作品,所绘人物,造型生动,神态各异,笔墨洗练,叙事清楚,饱含人文情怀。
现存石涛早年作品不多,可信者更少,上述几件作品体现了石涛后期绘画风格多变善化的创造能力,是建立在早期刻苦钻研传统技巧以及兼收并蓄同时代画家优秀技法的根基上的。他在一则画跋中说:「古人虽善一家,不知临摹皆备。不然,何有法度渊源。岂似今之学者,如枯骨死灰相乎?知此即为书画中龙矣。」(《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一》)「融古法为我法,不囿于陈式,不拘泥一格,取其为己所好者学之。」因此,他的个性特征在早期临摹作品中已自然地流露出来,为以后艺术形式的变革和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了解详情请联系李经理 同号 QQ
艺术境界升华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南京和扬州时期(康熙17年以后),石涛于康熙19年庚申(1680年)移居南京,这时石涛的绘画艺术渐臻成熟,生活、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这时期,石涛在文人荟萃的南京地区如鱼得水,与当地许多诗人画士结识,其中著名的有屈大均,孔尚任、龚贤、戴本孝、查士标、程邃、黄云等,还认识了卓子任、郑瑚山、博问亭等官吏名流,他们对石涛艺术境界的升华大有作用。特别是当时活动在金陵地区的石溪、龚贤、戴本孝、程邃等都是声名卓著的画家,对来自宣城的石涛很有刺激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批社会名流里有不少是收藏古画的鉴赏家,他们保存有前代不少名人的墨宝,使石涛有机会观摩前人的作品,进一步了解董源、倪瓒、沈周以及董其昌等人的作品,从中吸收丰富的绘画技艺,而他所处钟陵、太湖的自然景色,也促使他体会到这些名家的笔墨成就。
石涛对后世影响极大,作品历来为藏家所钟爱,历代石涛赝品也经久不绝,但大多技艺低劣,属“皮匠刀”的笔法,很容易辨真伪。但现代画家张大千曾精研石涛,仿其笔法,几能乱真,他有不少仿画流传于世,极难分辨。张大千笔力不如石涛厚重,线条也较光滑,这是不同之处。 在现今艺术市场中已不可能出现石涛精品,不是一般之作就是临品,但价格也不算低。1990年11月佳士得曾在纽约拍卖过两幅石涛作品,一为六开《书画册》,卖到5万美元,另一幅是《临流独啸》轴,卖到26000美元。
作品 估价 成交价 拍卖日期
石涛 闽游赠别山水卷 长万 13552万
石涛 1666年作 五百 咨询价 6670万
石涛 剩山残水 立轴 万 3565万
石涛 山水书法册 册页 万 1992.75万
石涛 竹石图 立轴 50-80万 1905万
石涛 松荫研读图 立轴 万 1904万
石涛 松溪高士 手卷 咨询价 1840万
石涛 诗书画联璧卷 手卷 万 1782万
石涛 花卉册 册页 (十 万 1768.75万
石涛 1704年作 兰竹 万 1680万
石涛 黄山紫玉屏 立轴 万 1610万
石涛 1697年作 松山 万 1552.5万
石涛 1684年作 松壑 万 1512万
了解详情请联系李经理 同号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