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原产地 原产西南欧、北非和西南亚的温带
拉丁学名 LoliumperenneL
1 植物名称
2 植物学名
LoliumperenneL.
3 来源与分布
原产西南欧、北非和西南亚的温带。目前世界各国均有栽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东、华中和西南等地,以长江流域的高山地区生长。是一种良好的牧草具有广泛的饲用价值,可用于大力发展畜牧业。
4 植物形态
是禾本科黑麦属多年生疏丛型草本植物。株高80~100厘米。须根发达,主要分布于15厘米深的土层中。茎直立,光滑中空,色浅绿。单株分蘖一般60~100个,多者可达250~300个。叶片深绿有光泽,长15~35厘米,宽0.3~0.6厘米,多下披
。叶鞘长于或等于节间,紧包茎;叶舌膜质,长约1毫米。穗状花序长20~30厘米,每穗有小穗15~25个,小穗无柄,紧密互生于穗轴两侧,长10~14毫米;有花5~11枚,结实3~5粒。第一颖常常退化,第二颖质地坚硬,有脉纹3~5条,长6~12毫米。外稃长4
~7毫米,质薄,端钝,无芒;内稃和外稃等长,顶端尖锐,透明,边有细毛。颖果梭形。种子千粒重1.5克。
5 植物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高温,不耐严寒。遇35℃以上的高温生长受阻,甚至枯死,遇-15℃以下低温越冬不稳,或不能越冬。要求夏季凉爽、冬无严寒。在年降水量500~1500毫米的地方都可种植,最宜900~1000毫米的降水条件。其生长发育的
最适温度为20~25℃,在10℃时亦能较好生长。性喜肥,适宜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粘土上种植,亦可在微酸性土壤上生长,适宜的ph值为6~7。但不宜在沙土或湿地上种植。是短寿上繁牧草,一般可利用3~4年,但条件适宜时,也可
多年不衰。生长发育迅速,生育期100~110天,全年生长天数250天左右。再生性好,分蘖力强,据测定分蘖平均44个,是同条件的无芒雀麦,弯穗鹅冠草的5倍。耐刈割,一年可割草2~3次。刈割后的再生枝条超过刈割前的分蘖总数。
6 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
质优良,叶量丰富,茎叶柔嫩,适口性好,是马、牛、羊、兔草食家畜的优质牧草;也是养鱼的好饲料。产量高,一般每亩产鲜草3000~5000千克。在天水种植,春播当年就可亩产鲜草1500千克。可青饲、青贮或调制干草,也适于放牧利用。
与白三叶、红三叶、百脉根等混播,能建成高产优质的刈牧兼用草地。营养价值高,开花前刈制干草,每100千克含可消化蛋白质4.9千克。是一草多用的优良牧草。由于其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耕地种植可增加种植地的土壤有机质,改善种植地土
壤的物理结构;坡地种植,可护坡固土,防止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
7 栽培技术
(一)整地与施肥种子小,幼苗纤细,顶土力弱,种植地要深翻松耙,粉碎土块,整平地面,蓄水保墒,使土壤上虚下实,为种子出苗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结合翻耕,视土壤肥力情况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料1000~1500千克,或复合
化肥25~30千克。(二)种子与播种种子田播种国家规定标准Ⅰ级种子,收草田播种国家规定标准Ⅰ~Ⅲ级种子均可。无论是自产或是购入的种子都需在播前检测品质,确定级别,算出实际播种量。春、夏、秋季均可播种,可根据当地具体条件来确定,一般收
种可在秋季播种,便于翌年收种后翻种其它作物。种子田用单播,收草可单播,可混播。条播行距,种子田宜宽35~40厘米,收草田宜窄20~30厘米。播撒时落粒要均匀。覆土要深浅一致,以免影响出苗。收种亩播0.75~1.0千克,收草亩播1.0~1.25千克。与
白三叶,红三叶,百脉根混播时,其混播比例视草地利用目的而异,放牧为主的草地占50~60%。割草为主的草地占60~70%为宜。播种深度2~3厘米。(三)田间管理播种后出苗前遇雨,土壤表层形成板结层,要注意及时破除板结层
,以利出苗,保全苗。幼苗期要及时除草,并注意防治虫害。由于根系发达,分蘖多,再生快,每次刈割后要及时追施氮肥,每亩5~10千克。若为酸性土壤,可增施磷肥每亩10~15千克。(四)收获利用收草宜在抽穗至乳熟期进行;放牧宜在株高15~20厘米时
进行。无论是放牧或割草,留茬高度不得低于7厘米,过高形成牧草浪费,过低影响牧草再生长。当混播草地出现生长过快,抑制豆科牧草生长时,可通过刈割或放牧加以抑制,以保护豆科牧草的正常生长。由于抽穗不整齐,种子成熟
先后不一致,加以自行脱粒性高,应在全田70%的种穗变黄白时及时收割,运晒,脱粒,收藏。为延长草地的利用年限,在管理上要特别重视适时适量灌水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