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宝”是中国自唐初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早期铜钱多以重量作为钱币名称,如半两钱、五铢钱、重宝钱等。唐代改变了秦、汉以来钱币以重量命名的习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五铢钱,开始铸造开元通宝,币面上有“开元通宝”四字。“开元”意为开辟新纪元,“通宝”意为通行宝货。此名称为后世沿用,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号(国号)铸于币面。“通宝”钱一直流通了1300多年,在我国货币史上占主导地位。
会泽是著名铜都,铜商文化辉煌灿烂。历史上的东川府(会泽),包括今天的会泽、巧家和东川一带,开采冶炼铜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会泽铸钱始于明代,在明清时期铸有“嘉靖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同治通宝”“光绪通宝”“宣统通宝”,获得“钱王之乡”美誉,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