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更多关于清代康熙珐琅彩碗瓷器知识或需要鉴定、出售,请致电/:吴先生(资深瓷器市场顾问)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其实又称景泰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瓷胎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
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清代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不在清宫中而移至景德镇。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
自从元代景德镇烧制官窑瓷器以来,宫廷所有制瓷事宜,都由景德镇官窑独立完成。然而至清朝康熙时期,为了便于研制珐琅彩瓷,康熙帝下令更改了宫中几百年的惯例,将珐琅彩瓷的烧胎与烧彩分两地进行。
瓷胎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珐琅彩瓷(20张)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
明代嘉靖三十年(1551年),当葡萄牙军队的隆隆炮声赶走了澳门海域的海盗,并将之占为己有之后,从此西方传教士便敲开了中国大门。康熙即位时全国天主教徒已达20万人,比明末增加了5万多人。
随着大批传教士和商人涌人中国,西方的宗教、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学,医学、音乐、绘画以及各类工艺关术品也纷纷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大影响。面对这股来势汹涌的西学传人之风,康熙帝经过审时度势的研究后,决定对外来文化采取既不排斥,也不盲目推崇的态度,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利用传教士的技艺,支持他们从事有益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学米交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诸如铜胎画珐琅器、望远镜、钟表、洋酒、油画、鼻烟壶等物品,就在康熙时进人紫禁城宫殿。一位法国传教士洪若在康熙二十六年写信回法国,要求以“画珐琅器作为蹭送官员的礼物”,并坚持不要裸体画,只要求小件珍玩器,珐琅釉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出现的装饰釉之一。
想了解更多关于清代康熙珐琅彩碗瓷器知识或需要鉴定、出售,请致电/:吴先生(资深瓷器市场顾问)
清代康熙珐琅彩瓷器拍卖成交价格记录
LOT号 拍品名称 估价(万)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0101 清康熙 御制胭脂红地珐琅 咨询价 7,404.00万
0535 清康熙 御制铜胎画珐琅 咨询价 1,972.00万
2913 清康熙 御制黄地珐琅彩花 1,200..00万 1,684.00万
0504 清康熙 黄地珐琅彩花卉 500.00-700.00万 838.40万
302 清康熙 珐琅彩胭脂红地牡 无底价 717.00万
0630 清康熙 御制珐琅彩黄地花 600..00万 708.00万
534 清康熙 胭脂红地珐琅彩牡 300.00-400.00万 700.40万
0960 清康熙 黄地珐琅彩荷花 咨询价 662.00万
0019 清康熙 黄地珐琅彩花卉 500.00-800.00万 566.24万
想了解更多关于清代康熙珐琅彩碗瓷器知识或需要鉴定、出售,请致电/:吴先生(资深瓷器市场顾问)
QQ: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