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传统疗法之精华。从总体上看,灸疗法和针刺法一样都通过刺激腧穴或特定部位激发经络、神经、体液的功能,调整机体各组织、系统的失衡状态。和针刺法不同,艾灸疗法又有着自己独特之处,它通过用艾绒制成的艾条燃烧而散发出特有的气味与温热对穴位进行刺激,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与药物的作用透入肌肤,通过经络传导,深入脏腑,温和经脉,调节气血,扶正驱邪,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起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功效。
艾灸疗法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秦汉之际流传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已经把灸疗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数千年历史的艾灸疗法更显示出越来越广阔的前景。艾灸疗法所能缓解、治愈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并且步入了减肥、美容的新领域,取到较好的效果。当今,灸法的显著疗效已经得到世界医学界的公认,备受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
艾 草
艾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艾灸,故又被称为“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