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孔氏珍禽养殖场是山东省大型珍禽养殖场,也是山东省重点扶持养殖单位。我们一直以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的真诚理念与每一位合作者。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新老客户的建议和意见。也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对养殖业感兴趣的朋友。 欢迎各位朋友前来实地考察电话 下面为您带来各种养殖小知识
赤麻鸭雄鸟头顶棕白色;颏、喉、前颈及颈侧淡棕黄色;下颈基部在繁殖季节有一窄的黑色领环;胸、上背及两肩均赤黄褐色,下背稍淡,腰羽棕褐色,具暗褐色虫蠹状斑;尾和尾上覆羽黑色;翅上覆羽白色,微沾棕色;小翼羽及初级飞羽黑褐色,次级飞羽外侧辉绿色,形成鲜明的绿色翼镜。三级飞羽外侧三枚外侧棕褐色。下体棕黄褐色,其中以上胸和下腹以及尾下覆羽最深;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 雌鸟羽色和雄鸟相似,但体色稍淡,头顶和头侧几白色,颈基无黑色领环。 幼鸟和雌鸟相似,但稍暗些,微沾灰褐色,特别是头部和上体。 虹膜暗褐色,嘴和跗跖黑色。 大小量度为: 体重:雄性1000—1656克,雌性969—1689克, 体长:雄性516—670毫米;雌性毫米; 嘴峰:雄性42—50毫米;雌性36一46毫米; 翅:雄性350—390毫米,雌性312—380毫米; 尾:雄性115—165毫米,雌性毫米; 跗跖:雄性54一63毫米,雌性50一58毫米。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赤麻鸭分布图 赤麻鸭分布图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 中国广泛繁殖于东北、西北及至青藏高原海拔4600m处,长江以南越冬。数量较多。 折叠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赤麻鸭 赤麻鸭 赤麻鸭栖息于江河、湖泊。、河口、水塘及其附近的草原、荒地、沼泽、沙滩、农田和平原疏林等各类生境中,特别是平原上的湖泊地带最喜欢栖息。主要在内陆淡水生活;有时也见于海边沙滩上和咸水湖区。在远离水域的开阔草原上也见有栖息。繁殖期成对生活、非繁殖期则以家族群和小群生活,有时也集成数十、甚致近百只的大群。性机警,很远见人就飞。 赤麻鸭主要以水生植物叶、芽、种子、农作物幼苗,谷物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虾、水蛭、蚯蚓、小蛙和小鱼等动物性食物。觅食多在黄昏和清晨,有时白天也觅食,特别是秋冬季节,常见几只至20多只的小群在河流两岸耕地上觅食散落的谷粒,也在水边浅水处和水面觅食。 赤麻鸭是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当繁殖地的冰雪刚开始融化时就成群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1O月末至11月初又成群从繁殖地迁往越冬地。迁徙多呈家族群或由家族群集成更大的群体迁飞。常常边飞边鸣。多呈直线或横排队列飞行前进。沿途不断停息和觅食。在停息地常常集成数十甚至近百只的更大群体。 折叠编辑本段生育繁殖 赤麻鸭二龄时性成熟。通常一年繁殖一次,偶尔有二年繁殖二次的。这或许是第一窝繁殖未成功的补偿性窝。繁殖期4—6月。通常繁殖在开阔的平原,但在西藏也发现在5700米的高山上繁殖的。配对的结合一般较为固定。交配在水中或地上进行。交配前雌鸭颈部向前伸直,头低向地面,并发出“嗄嗄”叫声,来回在雄鸭周围走动;雄鸭此时也伸长脖子走向雌鸭,随后衔住雌鸭肩羽,上到雌鸭背上进行交配。 营巢于开阔平原草地上天然洞穴或其他动物废弃洞穴和墓穴中;也营巢于山间和湖泊岛屿上的土洞和石穴中。在新疆也见营巢于草原荒漠地上洞穴和胡杨树洞内。巢由少量枯草和大量绒羽构成。窝卵数6一12枚,多为8一10枚。每天产卵一枚。卵的大小为64一69×45一47毫米,重74—85克;形状为椭圆形,颜色为淡黄色,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鸟单独承担,雄鸟在巢附近警戒,遇危险时则高声鸣叫以示警,有时雄鸟还飞向入侵者做出攻击姿式进行恐吓。离巢时用绒羽将卵盖住,然后才随雄鸟一起外出觅食。觅食结束后雄鸟又伴随雌鸟飞回巢中,然后才离开雌鸟栖息于巢附近警戒。孵化期27一30天。5月初即有雏鸟孵出。在东北雏鸟孵出的时间稍晚,最早见于5月末至6月初。雏鸟早成性。孵出后即长满了绒羽,并会游泳和潜水。 折叠编辑本段物种现状 赤麻鸭在中国的种群数量曾经是相当丰富的。赤麻鸭在中国北部冬季和迁徙期间是最为丰富的,在长江下游地区也极为普遍和常见,是中国主要产业鸟类之一。但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狩猎和生境被破坏,致使种群数量日趋减少。据国际水禽研究局1990年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中国赤麻鸭的越冬种群数量仅为2834只,印度9995只,尼泊尔2398只,巴基斯坦3982只,缅甸1959只,其他亚洲国家几乎没见到或很少见到。在欧洲和北非,种群数量亦迅速减少,欧洲不足50对,北非1970年调查为1000对,摩洛哥50对左右。目前世界总的种群数量约3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