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西周玉器的市场价值

  • 发布时间:2017-05-17 19:49:16,加入时间:2017年03月09日(距今3051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宝安区西乡
  • 公司:深圳艺融艺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李经理,手机:18123844469 微信:SW088L

玉鸟  西周  长6.2、宽4厘米

鸟首有冠状突起,沿颈部向后舒展,末端向上翻卷。尾分两支,长尾向后伸展末端翘起,短尾向前弯卷直抵下 腹。圆眼、钩喙、宽尖翅、粗短足,形态古拙,立体感强。在喙、冠末和短尾羽三个弯卷处钻三个透孔,胸部 转角处也有一个穿孔,这四个孔可以将鸟形饰加以固定。鸟身纹饰线条基本为比较单一的直线或曲线,但胸部 则雕刻比较特殊的卷云纹。玉鸟形象简化,图案与青铜器上的鸟纹具有一定共性,与殷墟出土的商晚期玉鸟形 态也很接近,但图案更加生动流畅。

夔龙纹璜  西周  长7.7、宽2厘米

璜是组玉佩中的主要饰件之一。“半璧为璜”,此器按形状估算,只及圆周的四分之一,有穿缀孔。器双面雕 刻两条夔龙,斜向对称布局,头相望、尾交错,首尾之间各有一只卷云形足。龙首顶部有脊齿,首后端翘起似 角状。《说文解字》称:“夔,一足”,夔龙为想象性的单足神怪动物。除了玉器,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 器纹饰中,夔龙纹也是主要纹饰之一。

人龙纹环  西周  直径12.5厘米、孔径5.1厘米、厚0.2厘米

此器圆形,中部有圆孔,背面光素无纹,正面雕刻两组人、龙合体共身图案,饰眼目纹、勾云纹和弧线纹等。 周代玉饰中人、龙合体题材多有应用,可能是受当时“以佩象德”风尚的影响,将现实与神话中的两个对象予 以组合,从而诞生出人龙共处,合体或联体等奇异造型。通常将这类玉器称作璧,本书依照《尔雅·释器》“ 肉(器体)倍好(穿孔)谓之璧”的定义定名。

玉人首纹璜  西周  长10厘米 宽1.9厘米 厚0.5厘米

为青黄色,有褐色沁。弧形,两面雕双人首共身纹。人首头部毛发雕刻细密,向后披,额部微凸,目字形眼 ,阔鼻,口微张,勾云形耳。器中部雕刻身躯,两躯体为相互盘绕状,用双线雕刻出身躯、肢、爪等轮廓及纹 饰。璜下端还雕刻双龙首纹,长梢形圆眼,鼻上卷。龙身躯与人身躯连为一体。璜两端顶部各有一对象鼻横穿 孔,便于穿系佩挂。纹饰刻画精细,造型优美,是西周人首璜之精品,双人首纹璜是周代新纹饰,周以前不见 此纹饰。周代玉璜较窄,形似半环,玉璜在西周时期是重要的组玉佩饰件之一。1993年山西晋侯墓地63号墓出 土一件西周玉组佩,共由204件玉饰组成,是由玉璜、玉珩、冲牙等组成,共分三列,其中玉璜有45件,其上 纹饰为双龙纹、双鸟首纹、人龙合体纹等, 大璜长15.8厘米,纹饰多用双勾技法,雕刻工艺高超,纹饰精湛 ,其中有一件两面雕双龙纹璜,龙纹相互交连,每条龙一端为龙头,另一端为人首,纹饰精绝。西周时期,佩 玉之风开始盛行。《说文》云:“珮,所以象德也。”并把玉拟人化,开始把玉与君子的品性联系在一起。《 诗经·秦风·小戎》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两件玉兔形状基本相同,绿色,体扁薄。玉兔呈伏卧状,侧视,圆眼,长耳后伏,嘴紧闭。翘尾,臀部肥硕, 前后腿屈卧,刻出爪纹。用明刻线勾出身体各部位轮廓,嘴穿一透孔,两面纹饰相同。片雕,线条简洁明快, 形象生动,质朴可爱。这种形状的玉兔,在周代较为多见。玉兔纹 早见于商代,殷墟妇好墓出土有玉兔。西 周时期琢玉风格与商代有所不同,其造型生动,突出主要特征,线条遒劲有力,流畅自如,纹饰有繁、简之分 。

玉鸟佩  西周  长4厘米 宽2.5厘米

青玉,体扁平。吻部前凸,圆目,头上有长角,胸腹肥硕,双翅上翘,上刻翎羽纹,双足,胸前穿一圆孔,可 系佩。此器嵌入一随形的象牙托中。此种形状的玉鸟,在周代十分流行,传世和出土器较为多见。形态与商代 不同,采用“一面坡”的雕刻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丰富,姿态各异。陕西长安县沣西西周早期墓 出土一件高冠玉鸟佩,长9.1厘米,宽3厘米,玉质洁白,体扁平,大圆眼,尖喙,头顶部刻有脊齿的高冠,上 刻细密阴线波折纹,身饰羽毛纹,用宽斜线琢刻,身下有爪纹,鸟纹较抽象,图案化,十分优美。陕西岐山县 王家嘴出土一件西周早期花冠玉鸟佩,白玉,长4厘米,高2.6厘米,圆眼、勾喙,头顶上琢刻一长形花冠,并 与长方形身躯相连,身饰椭圆形、长方形羽纹,造型纹饰极其优美。这两件精美的玉鸟佩,是周代玉鸟佩中精品。

人龙合体纹玉饰  西周  长4.1厘米 宽3.8厘米

玉为浅绿色,在方形玉饰上雕刻两组人、龙共身纹,龙在上,人首在下。龙、人身躯交缠在一起。龙头顶有一 角,圆眼,张口翘鼻,露出长舌,人首为圆眼,圆勾鼻。器身雕刻勾云纹,器中部刻一圆孔,可佩系,另一面 光素无纹。纹饰雕刻精美,充满神秘色彩,玉质莹润。人龙合体佩饰,在西周墓葬中,出土了许多类似此器的 人龙、人凤或龙凤玉佩饰等。人的形态不是现实生活中一般的人物,而应是神人,龙也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 ,而是创造出来的神灵。神人与龙可一同升天,神人能驾御龙,实现愿望。神人是上天至高无上的代表。这件 人龙合体佩饰应为组玉佩中的饰件之一。1981年陕西扶风县强家1号西周墓出土了多件人龙纹玉佩饰,与此器 基本相同,带有神秘色彩,这种佩饰盛行于西周中晚期。

玉琮  西周  高10.1厘米 射径7厘米 内孔径5.5厘米

器呈青灰色,上有褐色沁纹。器外方内圆,上、下射部为矮圆柱体,中间为方柱体,中心从上至下有一大圆穿 孔,外壁光素无纹。此玉琮形状与良渚文化玉琮形状相同,玉琮从良渚文化出现后,一直延续到战国。良渚文 化玉琮多有神人兽面纹饰,有一节至多节不等。商代玉琮较为简练,妇好墓出土有弦纹琮及蝉纹琮。周代玉琮 多为一节式,光素无纹,有纹饰玉琮目前只有几件。陕西省长安张家坡井叔墓出土一件周代凤纹琮,柱体,四 面刻凤鸟纹,用一宽一细双线勾彻,线条婉转飘逸,圆润优美。山西天马-曲村第二次发掘的8号墓出土的周代 兽面纹玉琮,是属于延续良渚文化的玉琮,有简化的兽面纹。这两件玉琮是周代出土的带有纹饰的玉琮。1978 年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一件战国早期玉兽面纹琮,玉为青色,四面阴刻兽面纹,出土时位于墓主 头顶左侧。到汉以后少见玉琮。西周是一个充满礼制化的社会,玉器也充满礼玉文化的色彩。玉琮为“六瑞” 之一,是祭地礼器。

玉兔  西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张家坡出土  长3.2厘米 宽1.5厘米 高1.5厘米

玉为碧绿色,圆雕。玉兔四肢弯曲呈蹲伏状,双圆眼向外凸起,长角向后伏,形状如磨菇形,角下有双耳,嘴 大张,口部琢一圆孔直通到尾部,孔两面钻成,孔径达0.6厘米。背部起脊,短尾,臀部肥硕,刻出四肢及爪 部轮廓,身体只刻出两道区分肢体肌肉的弧线纹。周代玉兔,片雕较为多见,多光素无纹,而圆雕玉兔较为少 见。此器雕琢精细,造型生动,色绿质佳,光亮润泽。考古发掘报告称其为玉免,但其头顶长角,很别致。

玉牛  西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张家坡出土  长4.7厘米 高2.4厘米 厚0.5厘米

玉为青黄色,站立状,昂首前视,双角向后抵,角下为双耳,用阴线刻画双目、鼻,眼为杏核眼,口微张,似 在张口鸣叫,口部及下颔有一对穿孔,可穿系。背部微微拱起,臀部圆润而丰满,四肢粗壮,直立,蹄足。身 两侧各刻两道弧形线纹,表示肌肉肢体轮廓。体态肥硕健壮,神态安祥驯顺,形象生动逼真,玉质光润亮泽。 这反映牛已作为当时西周人主要饲养的牲畜之一,牛耕也更为普遍。周代雕刻的玉牛有立体圆雕,也有片雕, 形状有站立式,也有卧伏式等。此器与1981年陕西宝鸡市□国墓地茹家庄1号墓出土的玉牛、1993年晋侯墓地 63号墓出土的玉牛基本相似,均为站立姿势,不论浮雕或圆雕,形象生动传神,十分可爱。周代玉工抓住牛的 基本特征,准确雕刻出牛的形态,具有立体感,没有过多的纹饰,基本上是光素无纹。给人一种朴实粗犷的艺 术美感。如牛躯体上用阴线只刻一刀或两刀,阴刻线很少,表达出简练之美。

艺术品服务区

源于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态势的深度把握,深圳立信国际文化艺术品拍卖公司已于2012年正式成立,配合支持拍卖系所有活动的开展。

拍卖系六家公司专家目前正在进行全球征集活动,委托方若有资金寻求,可与公司专家联系咨询。

亲爱的朋友您手里有古董艺术品藏品要鉴定出手估价联系我们:

李经理

Tel:

.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