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必读:新老瓷器最简单鉴定法
胎质辩新老瓷器
观察瓷器胎土是否经过人工淘洗。
明清瓷器制作程序很规范,胎土都要经过人工淘洗,因而胎质显得干净。老瓷器的胎质看上去既有粉状,又有细颗粒状。
观察胎的密度有无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
明清瓷器制坯前调泥都是人工,人工和泥制坯烧出来的胎密度适宜,无密度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现代仿品瓷器制胎用的泥是炼泥机炼制,用这样的泥制作出来的胎密度过大,拿到手里有过重的感觉。也有用灌浆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过于疏松,拿到手里有过轻的感觉。
观察胎体的厚薄程度。
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都不尽相同,如明代晚期、清代康熙早期和同治时期的胎体相对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间的胎体则相对较薄。把握好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
观察胎质是否滋润。
老瓷器制作用的胎泥都经过陈腐,加上露胎部分长期与外界物质和空气接触,经过风化和吸取营养,胎质有滋润的感觉;仿品瓷器的胎质一般则较为干涩。
鉴别新老瓷器的六要素
1、颜色发色深沉。
老东西无论青花和五彩(胶粘彩)、珐琅彩(油料彩玻璃白)、粉彩(油料彩玻璃白),经后天长期风化后,一般都显得深沉、干瘪。矿物原料特点是容易聚散,积墨处厚实,易结斑、吃胎,有浓淡层次变化。
青花、釉里红兴于元代(元釉里红少挂胎),五彩则明宣德始,珐琅彩康熙晚年流行,粉彩始于雍正。明正德前无黑彩(着绿彩),清康熙前无蓝彩,康熙泛用金彩(发红),五彩乾隆消失,道光十年前镏金用本金,之后用化学金。
老青花一般发色深沉,特别是元、明早时期进口青花料,深蓝带紫,积墨处有结痂、结斑、吃胎等现象(黑褐斑、红褐斑和锡斑)。
另外,青花还有随笔走而不规则的点炸(注意区别电脑制作,网点打印较均匀)。到明中期嘉靖后,已没有进口青花料,而是用回青、石子青、明珠料代替。
2017~2018年春季、秋季、四季拍卖会拍品免费甄选
特邀北京翰海、北京保利、中国嘉德等一线拍行老师莅临甄选
届时即可与两位老师面对面交流,了解自己手中藏品目前的市场价值
了解手中的精品在什么时代有什么作用
只要藏品符合一线拍行要求,鉴定、托管、流拍费全免,只需交少量报名费即可送拍
机会难得,切勿错过
甄选时间:具体时间以及拍卖结果请咨询
甄选范围:瓷器、历代名人字画、明清玉、近代玉、历代名家文房四宝、紫砂、田黄、瓷版画、鸡血石、精品奇石等
ID:1 3 8 2 2 2 1 5 4 5 0(同手机) 唐老师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