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架安装 1) 用横梁把两“目 ” 形架连接起来。 2) 把电池架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地板上。 (3) 电池安装 注意: 1) 请先在蓄电池端子上涂上铅酸蓄电池防锈剂(凡士林), 然后用螺栓、 螺母将电池端子与连接导条或连接导线连接。 连接以后, 在螺栓螺母及连接导体的接触处薄薄涂上一层防锈剂。 如不涂电池防锈剂, 会导致产生高阻抗的腐蚀层。 2) 安装时请不要将电池排列的极性(+)、(-) 接反, 如接反有可能引起火灾, 使蓄电池及充电器损坏。 请不要让含有软质氯乙烯等可逆性的薄膜、 绝缘线或挥发油、 香蕉水、 汽油等有机溶剂、 洗涤剂接触池壳及盖子。 否则会引起电池壳开裂、 细裂纹, 导致漏酸。 3) 电池上架时, 切勿搬动极柱和排气栓, 请托住电池底部抬起, 放入电池架(注意确认电池极性对应是否正确); 4) 连接蓄电池之前, 请用铜丝刷充分刷干净端子, 按照电池连接图进行串、 并联线路的连接, 先连接各个单电池, 单电池与相邻电池的正负极要相互连接。 再安装正、负端子接线柱和保护套。 然后将蓄电池与充电器连接。 蓄电池的正极端子接充电器的正极端子, 蓄电池的负极端子接充电器的负极端子。 连接完后, 要检查单电池之间及充电器之间有无连接错误。 警告: 蓄电池上禁止放钳子等金属工具。 否则, 有导致短路造成烧伤、 蓄电池破损的危险。 在蓄电池的端子部分、 连接导体及螺栓、 螺母处正确安装绝缘盖, 否则有触电的危险。另外如不正确安装, 发生短路时, 可能引发烧伤、 蓄电池受损及引火爆炸。 扭紧螺栓螺母时, 请按规定的扭力来扭紧, 否则有可能产生火花或端子受损。 表 1 连接用螺栓扭紧力矩 适用蓄电池 螺栓直径 扭紧力矩 N· m(kgf·cm) GFM200-GFM1000 M10 14.7~19.5 (150~200) 4.3 补充电 蓄电池在运输中或存放中由于自放电会损失一部分容量, 所以请按下列要领进行补充电。 (1) 补充电要用 2.23V/单体充八个小时以上。 注意: 充电请用敝公司指定的或机器上已有的充电器, 按敝公司指定的方法进行。 如不补充电直接使用, 有可能不能满足负载要求。 另外, 如不立即使用, 请按第 7 章“暂停使用的蓄电池的处置方法” 处置。 充电过程中, 蓄电池的表面温度不应超过 45℃, 如有可能超过 45℃, 请将充电电流减小或暂停充电, 防止蓄电池温度上升。 如超过 45℃, 会加速蓄电池劣化, 可能导致蓄电池破损。 注: 补充电后, 转变为浮充电时, 各单体(各蓄电池) 端子电压有时会超出维护基准的范围。 这是阴极吸收式密封型蓄电池所特有的, 由阴极板吸收气体的反应产生的正常现象。所以请继续观察其状态的推移, 直到六个月后的检查。 4.4 试运转 进行蓄电池的性能试验或蓄电池与负载· 充电器的配合试验时, 请按 5“日常维护· 操作” 进行。 试运转开始前和结束后, 请按 4.3“补充电” 进行充电。 另外, 在此之后如不立即使用, 请按 7“暂停使用的电池的处置方法” 处置。 4.5 使用前的准备 使用蓄电池之前, 请做好下述准备。 (1) 使用蓄电池时, 必须通风换气以便排出氢气及散热。 危险: 因为蓄电池会产生氢气, 所以有可能因火花、 短路等原因造成引火爆炸及火灾。 应进行室内换气以保证氢气浓度在 0.8%以下。 蓄电池的使用温度范围如下, 如超过此温度范围,
这时就出现了两个危险情况:一种情况是,整流器后面的滤波电容是否可耐此高压,否则必炸无疑;另一种情况是,原来12V一节的电池,现在变为每节电压UB=725/32=2.6V,这就意味着电池也因此而报废!甚至还会带来其他的危险,如因电池炸裂而喷出的硫酸伤人和伤物。
另一方面,由于6脉冲整流电路的工作是脉冲式的,对市电输入电压博兴的破坏作用非常显著,使输入电流谐波成分达到30%以上,输入功率因数仅为0.8左右,为了实现“绿色”电源的目标,还必须进行功率因数校正。
采用普通二极管的整流器就不具备稳压功能,它一般用于小功率伊顿电源电路中,充电器另外设置。
根据中标调研数据显示,“互联网+”对中国企业IT演进的影响中,“加速现有数据中心向虚拟化和云计算转型”以64.7%的占比位居第一。
1、 灵活服务和弹性选择
在“互联网+”时代,灵活、弹性的数据中心服务能为不同企业的多样化业务需求提供个性化云服务。同时,用户越来越青睐于能够自主把控的灵活服务,希望能根据业务需求定制更灵活、更弹性的方案的来部署现代数据中心,以延长其生命力。
2、跨不同资源管理
据中桥调研数据显示,在云建设过程中,跨物理、虚拟和云实现集中统一管理是用户面临的大架构挑战,占比达到42.3%。虽然数据中心往云计算数据整中心在转变,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现有数据中心会长期处于物理、虚拟和云的混合环境,因此如何跨不同资源和不同云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实现IT服务交付的自动化,建设自动化云管理数据中心成为企业用户面临的一大挑战。
3、搭建扩展和运维风险
数据的快速增长和应用形态的不断改变,促使用户需要搭建现代化的数据中心来满足虚拟化和云计算的需求。但数据中心的建设、设备采购以及后期维护,都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新经济环境下,企业IT系统对业务的灵活交付、基础设施的按需扩展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自身IT建设能根据数据规模和业务需求定制模块化数据中心,通过模块化部署和设计,扩容和升级的过程中做到实实在在的“按求所需”。
根据中标调研数据显示,“互联网+”对中国企业IT演进的影响中,“加速现有数据中心向虚拟化和云计算转型”以64.7%的占比位居第一。
1、 灵活服务和弹性选择
在“互联网+”时代,灵活、弹性的数据中心服务能为不同企业的多样化业务需求提供个性化云服务。同时,用户越来越青睐于能够自主把控的灵活服务,希望能根据业务需求定制更灵活、更弹性的方案的来部署现代数据中心,以延长其生命力。
2、跨不同资源管理
据中桥调研数据显示,在云建设过程中,跨物理、虚拟和云实现集中统一管理是用户面临的大架构挑战,占比达到42.3%。虽然数据中心往云计算数据整中心在转变,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现有数据中心会长期处于物理、虚拟和云的混合环境,因此如何跨不同资源和不同云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实现IT服务交付的自动化,建设自动化云管理数据中心成为企业用户面临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