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第一部规范性的保险业较高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下简称保险法)公诸于众(2002年作出部分修订)。
一、中国保险业的历史与现状
保险业作为舶来品,衍生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早在鸦片战争前就进入中国,而建国后真正的规范运作始于1979年11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它预示着国内保险业务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百家争鸣的大格局
在过去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中国保险业走过了较家经营、局部竞争、多元拓展、先民族资本保险公司踏足保险领域、后外资保险公司陆续进入的发展历程。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中国保险业在发展方面与国家经济大势紧密相连,在经营上开始向国际技术标准看齐,保险业也已成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的成长较快的产业。
保险业务恢复后的初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完全垄断市场,而且多带有政府行为的色彩,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并不起眼。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保险业的重要性愈发凸现。1988年平安保险公司的成立打破了这一格局。同年,交通银行成立保险部(太平洋保险公司前身)。这两家股份制保险公司成立后,迅速把业务拓展到全国范围,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展开了竞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股份制的新华、泰康、华泰及外资友邦、中意、信诚等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先后成立或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的态势开始形成。
2、刮目相看的"成绩单"
据统计,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较快的行业之一,2002年以来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7.3%。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资产规模不断壮大。目前,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1.8万亿元,是2002年的2.8倍。保险业资本金总量达到1100亿元,是2002年的2.6倍。目前我国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第11位,比2000年上升了5位,保险产品达6000余个,服务领域也不断拓宽。截至2005年底,我国共有保险公司82家、集团6家、资产管理公司5家,保险法人机构达到100家,其中外资保险公司41家,初步形成了国有控股(集团)公司、股份制公司、政策性公司、专业性公司、外资保险公司等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