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康酱牛肉”源于清朝光绪年间(1890年),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200年间的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率领的将士驻扎在朝阳庄(现在的三王城)挑选战马,“左家牛肉”就成了餐桌上逢餐必备的一道美食。一日,刘备三兄弟在帐中酒足饭饱后挥笔写下“左家牛肉香天下,桃园三杰品美食”的字样。后人为了缅怀刘、关、张三兄弟,在“朝阳庄”修建了“刘庙”、“关公庙”、“张飞庙”,并把“朝阳庄”更名为三王城,又名“三国城”。三王城左家牛肉也伴随那段岁月名誉四方。依康先人将这一传统制作工艺代代相传,经过几代制作艺人的潜心钻研,不断改进,形成了“依康酱牛肉”独特的制作工艺。“依康酱牛肉” 创于清朝末年,由我县回族人左恩龙的曾祖父左希勤所创制。1920年只是提篮叫卖、走街串户、推车赶集的民间小吃,可谓小本经营,后来经过不断研究,改进加工工艺,使熟食加工日趋成熟, 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1940年左希勤去世后,其儿子左文星传承父亲的事业,继续加工经营“左家牛羊肉”。解放后,为响应国家政策,取消个体经营户,左文星携带自家祖传老汤和配方前往齐河县清真食品公司任职技术员,后升任齐河县清真食品公司经理。左文星退休后其长子左立清接替其职务,继续担任清真食品公司技术员一职,左文星退休时正逢改革开放,发展个体经营,于是便与小儿子左立卫一同加工生产酱牛肉,并在齐河县清真食品公司带回传承老汤对牛羊肉进行深加工,于1986年10月首先在齐河县城,开设了第一家“左家酱牛肉”食品店,即煮即卖。每当酱牛肉出锅时,肉香四溢,味飘街外,吸引了各方顾客寻味而来,排队争相购买,人们以一饱口福为快。下酒佐餐,家庭待客,夹在烧饼、火烧中食用,乃至携带外出旅游,都是难得的美味佳肴,至今生意十分红火,产品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左家酱牛肉”这一传统名吃又重放光彩。为了满足顾客需求,1996年在县城开设了两家连锁店,为了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左家酱牛肉”,左立卫于2009年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依康”商标。“左家酱牛肉”从此更名为“依康酱牛肉”
“依康酱牛肉”倍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秘诀除了独特的配方外,选用生于黄河边饮黄河水、食两岸草的鲁西黄牛为主要食材,每一头牛的挑选,首先要看牛的体形是否健康,二看牛的牙齿是不是两年以上的牛,三看牛吃的草、料是否优质新鲜,不能含有任何激素,有一条不符合标准即使价格便宜也不会收,首先在原料上保证了产品的“纯度”。接下来牛并不直接进屠宰间而是被安置到舒适的牛舍, 24小时时间里,使其把多余水分排除,然后经兽医部门严格检疫合格,由阿訇亲自主刀,按穆斯林传统风俗进行屠宰加工,再经过排酸库进行48小时低温排毒排酸,使肉质变的更鲜美、滑嫩,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完全符合国家绿色食品生产要求。“依康酱牛肉”在选择部位肉上也很讲究,鲁西黄牛的腱子、胸口、肋扇等部位肉,是制作“依康酱牛肉”原料。再辅以肉寇、砂仁、丁香等20余味天然名贵佐料,腌制12小时,在陈年老汤中先用旺火煮制1小时,撇去浮沫,将肉捞出,倒入酱汁,烧开,用纱布将煮肉的汤汁过滤,清除渣沫。牛骨垫锅,将紧好的肉块码在牛骨上,放入大料袋,先用旺火煮1小时,再用温火煮制3小时,边煮边加陈年老汤,停火后焖制3小时,捞出淋干汤汁,凉干凉透,成品色泽红润,肉质鲜嫩、酱香浓郁、熟烂适口,切片浇汤食用营养价值更高,具有补脾胃、养气血、强筋健骨之功效,自然格外受到齐河人的喜爱。其实制作“依康酱牛肉”最关键的工艺还有两点:一是各种佐料的运用,多了则料味过重,少了则腥膻不净。二是掌握火候,火小则酱不进全味,火太急则肉柴、肉碎,又丢失营养成分。很早就有“依康工艺、卤味专家”的称号,很多人都想把“依康酱牛肉”技艺学到手,就因为掌握不到这两点而失败。
详细加盟政策咨询 联系人:王经理
电 话:(同步)
QQ :
邮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