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一名出现后,当时仍未定型与统一。明清时期的学者在文献记载中,分别使用了“磁器”、“磁窑”或“磁州窑”等不同名称。清康熙〈磁州志〉对彭城陶瓷的描述使用了“磁器”一词。嘉庆年间〈景德镇陶录〉称“磁州窑”;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称“磁窑”。实际上磁器、磁窑与磁州窑含义是相同的,即指磁州地区的窑场及其产品。但从具体表述内容看,唐代的“磁器”与明代的“磁器”所表述的实体应有细微差别。近年来在观台窑址出土的一批金代细白瓷应该是〈格古要论〉中说到的“好者与定器相类”并“佳高于定”的“磁器”。
近代磁州窑研究中,导致统一使用“磁州窑”称谓的是由于1918年河北巨鹿北宋遗址被发现,而引起的“磁州窑热”。国内外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出土的产品与当时彭城生产的“磁器”风格相同,属于同一类型。为避免与当时通用的“磁器”称谓相混淆,而采用“磁州窑”的称谓。日本专家长谷部乐尔认为英国的霍普逊是近代研究中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