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轧机的情况下,有时为了满足生产建设的急需,也可将普通二辊式轧机加装立辊框架,组成孔型轧制H型钢。用这种方式轧制H型钢,产品尺寸精度低,翼缘同腹板之间难成直角,成本高,规格少,轧制柱材用H型钢极为困难,故使用者不多。
早在1883年,美国的西蒙(L.Seamen)就提出了轧制H型钢的轧机专利。这种轧机是利用原三辊式型钢轧机加装特殊导板,轧制翼缘内侧斜度较大的H型钢。这是最早的轧制H型钢。1902年德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带旋转立辊和单独设置轧边端机架的工业性H型钢轧机。这台轧机的出现奠定了H型钢轧机的基本形式。轧机的建设可分为3个阶段。1950年以前为第一阶段。1950年至1970年为第二阶段,轧机在数量上有迅速发展。自1970年以后,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工业上的成功应用,牟L制工艺和轧机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世界各国纷纷建造各种新式轧机,轧机的建设跃入第三阶段,出现了全连续轧机。使用轧机除轧制H型钢外,还进一步扩大生产品种以轧制钢轨、槽钢、角钢、扁钢及钢桩,由此带来了型钢生产技术的重大发展。
从工业先进国家的情况看,H型钢的出现使普通工字钢、槽钢和角钢三大结构用型材的用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到1973年,日本H型钢的产量开始跃居结构用型钢之首,其产量占全部型钢产量的45%。其他工业发达国家的结构用型钢的构成比例也有类似情况。从几个主要产钢国家的统计数据看,1980年以来,H型钢的产量约占钢材总量的4%~7%。
至1990年,世界上共有70余套H型钢轧机。H型钢的产量和用量的国家为日本,1991年达900万t以上。在品种上,除常规H型产品外,还有腹板带波浪的波纹腹板H型钢、翼缘外侧带凸起花纹的H型钢和耐候H型钢,以满足各种特殊条件下的建筑构件的需求。腹板高度为600~1200mm的H型钢则用尖角厚扁钢(10~50mm×250~1200mm)焊接而成。新的H型钢和尖角厚扁钢可在一套连轧机上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