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求购信息 »收藏品 » 其它

深圳田黄石怎么出手

  • 发布时间:2017-07-29 18:34:19,加入时间:2017年05月23日(距今2921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208号
  • 公司:深圳立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蔡昂,手机:15999571415 微信:linxin-caiang QQ:2807664522

   有古玩需要鉴定交易出手的联系我,资深古玩经纪人蔡经理:(同)

    田黄的采掘,有史以来,可谓近十年来产量最多。但以假乱真,鱼目混珠也是屡见不鲜。一些人上当受骗,多属未谙石性或粗心大意不加细辨之故。

  易与田黄类混淆的石材,多为掘性高山(鲎箕田)、掘性坑头、鹿目、掘性碓下黄、碓下黄、蛇匏、水黄冻、溪蛋、牛 蛋黄、连江黄以及新出的新品种荔枝翠、鸡母窝等。

  掘性高山有的极似田石,但质多松软。而“温”不及田,尚缺乏宝气;“润”不如田,亮度差;“腻”更逊于田,整日手渍浸摩也达不到田石的油光欲滴的效果,且石材要经常泡油保养,只要一段时间不上油,即粗涩变态,失去光润。掘性高山虽有萝卜纹,若橘裹纹或老萝卜皮下的纤维纹,比田黄或白田的纹要略粗而且更显露。掘性高山凝度不够,比重稍轻,比田要差得多。并且,掘高山仅外表一层黄色似田黄,但不如田黄的颜色稳定,灯下照射,内则泛白。掘高山亦多红格,但色略鲜,如血缕,或如白海蜇皮中的红丝,既乾又燥,与田黄迥异。(图43)掘性高山稍比原矿产凝润,雕刻其裹多与矿产本色无大差别。掘性高山质地松绵,通透过于田黄。掘性高山的内心常含有较大的红色斑点,或霜红如粉质的石块。带皮的掘性高山,皮多显赭黄而且极为稀薄,皮质松散如土,乾涩乏亮。“鲎箕田”即产于高山的西北麓,无论从产地、肌质来看,均应属于掘性高山类。

  掘性坑头,皆为块状独石,常见其外形棱角毕露,多无裹皮。掘性坑头有雨种类型:一种外表酸化层薄、极似掘性高山,无皮、或无纹或带棉花围纹、质地比掘性高山略脆结,亮度优于掘性高山。石色浅黄的,比掘性高山更通透;色带灰黑的,质浑而硬,纹更粗,另外一种类型酸化较透,肌理内外色质均极似下坂田黄,色黄而略偏褐,有萝卜纹细匀极近田黄而罗列略显齐直且较显现,或有纹路略粗如稷粒未化将化。少数有皮的,皮显黄色稀而且薄。这种石材质较结脆,碎裂格多,格线比较挺直,温细近田,润亮与田黄无异,惟腻尚不如上、中坂田、与下坂的部分田石不相上下,价值与三坂田等同,人们习惯地称为“坑头田”(图44)。坑头田重量有时可达上斤,但山石气重,多粗劣含有砂砾,如鹿目,山石中的杂质。整块石中往往仅能取一小部分质地较纯优的。故能成材而色质又好的坑头田,确难求得。坑头田的产地,虽靠山,但位于寿山溪的发源地,得天独厚,具有与沿溪田黄所必须的客观培育的同等条件,故质地优于其它掘性山石,但大部分仍带有掘性山石的特征。

 鹿目唯皮与外表肌层通透,色泽似田黄,比重大。其肌理若为黄色而透明的,多少会带有蟹灰色调,无萝卜纹、只有少数带有层纹。如若皮下多带霜红粉状色晕,山石气又重,多含硬砂的,人称“鸽眼砂”。鹿目中有色浓黄如桐油地田石,堪为上品,俗呼:“鹿目田”。鹿目上斤的不少,常裹黄皮,皮或薄或厚,但以薄者居多。皮质凝细,多挟硬砂。肌理通常皆浑浊不透,尤其内心极硬结乾涩,鹿目质若通透,多带纵模交错之大格,又称“鹿目格”,其材积偏小。鹿目材积较大的,质皆浑浊,格少,甚至无格,易于辩认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