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药材,不但可以大补元气,还能起到复脉固脱的作用。那么人参在医学上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功效和作用呢在中医中又有哪些方剂需要用到它呢今天三九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详细的学习一下补益药中关于人参在医学上应用的相关知识。
人参
性味
味甘、微苦,性温、平。
1、《本经》:“味甘,微寒。”
2、《别录》:“微温,无毒。”
3、《本草备要》:“生,甘苦,微凉;熟,甘,温。”
《本草备要》:“生,甘苦,微凉;熟,甘,温
归经
入脾、肺经。
1、《本草衍义补遗》:“入手太阴。”
2、《本草汇言》:“入肺、脾二经。”
3、《药品化义》:“入脾、胃、肺三经。”
功效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主治
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用于气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无力,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后引起的休克、虚脱。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1、《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2、《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3、《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4、《日华子本草》:“调中治气,消食开胃。”
5、《珍珠囊》:“养血,补胃气,泻心火。”
《医学启源》:“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
6、《医学启源》:“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肺脾胃中火邪。《主治秘要》:补元气,止泻,生津液。“
7、《滇南本草》:“治阴阳不足,肺气虚弱。”
8、《本草蒙筌》:“定喘嗽,通畅血脉,泻阴火,滋补元阳。”
9、《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克,大剂15-50克;亦可熬膏,或入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