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藏品免费鉴定征集电话: 李经理 号
近年来收藏和拍卖市场的部分成交行情:
17世纪制端砚(张大千收藏)38.5万港元
19世纪端石松树砚36.8万港元
明金家刻铭端砚22万港元
明海水纹端砚10.58万元
清麒麟形端砚15.525万元
清乾隆御题澄泥砚带紫檀盖盒20.1205万元
清巧琢瓜形绵绵冰纷双面端砚15万元
清陈端友刻瑞兽绿端砚5万元
宋桃河石砚(桦木盒)3.3万元
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是一种写字、绘画、研磨墨料的必备工具。
据考,中国古砚源于商周,兴于春秋,规范于秦汉。汉刘熙《释名》曰:“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表明汉代后期砚为研墨工具的含义已经明确。此时的砚质多用陶、石作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瓷砚多为圆形,分砚底和砚盖两部分。时至隋唐,无论是砚质、砚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时较为盛行箕式、龟式、展式和山峰足式砚。唐以前大多使用陶砚,而至此时才开始使用石质砚。但最早的砚,是陕西姜寨遗址出土的6000年前的石砚。宋人更重石砚,尤爱端、歙之石。元明时期制砚讲究自然,出现了随形砚。清代重精雕细刻,不但将砚由实用推向了艺术欣赏的一个高峰,还盛行漆砂砚,用生漆配合金钢砂制成,质地很轻,颜色像澄泥,可以与石砚比美。宋人米芾所著《砚史》一书,是我国研究制砚工艺的最早专著之一。
砚,除了我们所知的陶砚、石砚之外,尚有金砚、铁砚、铜砚、玉砚、木砚、瓦砚、漆砚和水晶砚等多种,产地遍及大江南北。其中尤以石陶砚类的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最为名贵,合称“四大名砚”。
近日,广东藏家周先生在杭州西泠拍卖上“淘”得一枚清代价值几十万的端砚。庆幸眼光准确,下手早淘到价格适中的宝贝。据了解,目前随着对中华文化现象的重视,古砚在收藏领域也逐渐由“杂项”升位为专题收藏的主流。近年来,古砚的价格出现跳跃式的拉高。周先生淘的几十万元的砚台在他眼中还属价格适中,而个别古砚成交价已攀升到1400万元人民币。
古董藏品免费鉴定征集电话: 李经理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