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是中国传统器型之一,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因梅瓶瓶体修长,口小适宜插梅枝而得名。梅瓶最初是作盛酒或其他液体的用器,宋时称“经瓶”,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下面是梅瓶近年来的成交价格及成交记录
拍品名称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拍卖公司
明永乐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 16866万 香港蘇富比清乾隆
黄地青花折枝花卉 5980万 北京保利
明永乐 青花瑞果纹梅瓶 5052万 佳士得
磁州窑白地黑花菊纹带盖梅 1023万 北京保利
宋‘定’刻花梅瓶 590万 北京匡时
梅瓶瓷器的鉴定及特点
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各地瓷窑均有烧造。五代至北宋早期,梅瓶装饰主要是“胎纹釉理”模式。
北宋中期开始,逐渐以“范金琢玉”式和“文彩相彰”式展开,分别出现了分层、分块和单体折枝三种纹饰布局格式,口、颈部绝不会出现纹饰,胫足部时有时无,腹部或肩腹部成为装饰的重心部位。
元代梅瓶在纹饰布局上,分层、分块儿、单体折枝都有,以分层最为常见。最能体现元代梅瓶纹饰布局特色的是景德镇窑,表现为三层式布局更为成熟稳定。景德镇青白瓷和青花的纹饰组织有所不同。
明代永宣时期多见巨型龙纹,明中期趋于小化,嘉万期常配卷草纹,孱弱无力。从正德到万历,凤纹有特色。明早期民间禁止使用龙凤纹,但明中晚期在民窑上龙凤纹成为主题纹样,这是“官搭民烧”的产物。
到清代,作为陈设器的梅瓶很少配盖,口颈部一般都会有装饰,在全局上能巧妙地与肩、腹、胫联系成统一的整体。即使配了瓶盖,也都是立足于某种审美趣味,纯粹从审美的角度考虑瓶盖的器型和装饰。清代梅瓶在装饰上沿袭三层式,口颈部的装饰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口唇部一律留白,颈部装饰与肩、腹、胫形成统一的整体。
事实上,艺术品市场是非常地不透明的,我们现在所能够看到的所有信息,往往只有拍卖行发布的拍卖行数据,但这些数据仅仅只是冰山之一角。对于梅瓶来说,拍卖数据仅仅只能反映出梅瓶市场表现的一部分,但也侧面说明梅瓶未来收藏投资可期。艺术品收藏投资交易不仅限于拍卖行,通常拍卖市场的成交价格会大大高于民间市场的交易价格。就我所知,梅瓶在民间交易屡创高价,曾有一个梅瓶交易金额高达7000多万元,这在民间交易已算是极高的价格,而如果这个器物进入拍卖市场,它所标定的价格只会更高
另外一方面,梅瓶作为重器,相对于“鸡缸杯”之类的小众藏品,它的存世量也比较大,很多民间收藏我们难以统计。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极有可能会出现天价梅瓶。
公司征集范围:
名家字画:中国古代字画、近现代名家字画、油画、水彩画等等。
古代陶瓷:古代瓷器,以宋五大名窑、元、明、清三代官窑瓷为佳。
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玉、和田玉、A货翡翠、要求玉质佳、雕工精。
杂项清玩:竹木牙雕、文房四宝,田黄,鸡血石,金银器,青铜器等。
凡有意向者,请将藏品图片发送到电子邮箱或关注,需注明您的姓名、电话,所在区域,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审核后给您答复!
具体藏品的知识、价格、市场行情、交易可以联系 洪经理
联系电话:||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卓越城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