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美术史上描写世态民俗题材的皇皇巨制,逾千年来被历代各界人士争相收藏,可谓流传有序。1911年以后,收藏在清宫的此图被末代皇帝溥仪辗转带到了东北伪满皇宫,日本投降后,伪皇帝的大批文物流散到了民间,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
那么,《清明上河图》又是如何被发现,得以出现在今日观众面前的呢?1950年,新的东北博物馆建成了。在博物馆的临时库房里,有大量的等待整理、鉴定的书画文物和各类藏品。东北政府文化部从这年冬天开始着手整理新中国成立前留下的这批文化遗产。这一天天气非常冷,文化部的一位研究员像往常一样来到寒冷昏暗、条件很差的博物馆,在临时库房里开、始对大堆的书画藏品迸行初步的捡拾鉴定工作。当他看到一卷残破的画卷,画卷的题签上标着《清明上河图》的字样时,并没有太在意。因为在这以前已经发现了好几幅《清明上河图》,都是伪满洲国覆灭后从伪皇宫流散在东北境内的。经过了文化部的审核鉴定,没有-件真品,而大多是明朝和清朝年间的苏州书画作坊或宫廷画师所绘制的仿摹作品。而且这位研究员对《清明上河图》的流传很了解,他知道这幅画自问世以来,每朝每代都有临摹本。流传到现在,被国内外政府或私人所收藏的临摹本就有30幅之多,鱼目混珠的作品太多了然而,凭着作为古代书画鉴定工作者负责和严谨的作风,他还是决定将其拿出来看看再说。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当他将这卷残破的画卷捡拾到手里的时候,幸运之星已经降临到他的头上。中国绘画史上一扇被尘封的大门就要由他的手打开了,轰动海内外的重要将因他今天的发现而产生。来到办公室,他小心地将画卷置于桌子上,然后戴上手套,慢慢地打开画卷。随着画卷一点一点地展开,他开始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一望而知的属于久远年代的絹面颜色,那严谨精细、体现着独特的老绘画法式和线条,与之前的仿搴品有着天壤之别。他敏感地意识到,梦寐以求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出现了!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差一点就要脱口大声喊叫起来。这位幸运的研究员就是如今海内外著名的古代书画鉴定权威专家杨仁恺先生。杨先生到现在还仍然会用“顿时目为之明,惊喜若狂”这样的语言来形容他当时不可言状的激动心情。随后就是缜密的鉴定判断。杨先生看到,虽然画的后半段上有大量历代名人的题款印章,但却找不到作者的亲笔签名,也没有写上画的题目,而图背后明朝人李东阳的题跋中所考据的,宋徽宗用他著名的瘦金体题写的《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和他盖上的专门为收藏所用的双龙小印印章也都没有了。用什么来证明这就是那幅古本真迹呢?杨仁恺先生进一步认真地查看,在画的背面发现了一位金国官员的重要题跋.这位金国的官员是一位汉人,叫张著,他是金国书画馆的负责人,他生活的年代与张择端十分接近。北宋亡国60年后,也就是金大定丙午年,清明节后的第一天,张著在一个收藏家家里看到了这幅画,他在画的背后题跋中把这一天的时间经过记录得清清楚楚,这是前这卷画上可见到的年代最早的文字,也是鉴定此画最有价值的佐证。由此,再加画上体现的时代风格,可以断定,这真的就是那幅被誉为“天下第一神品”,900年来辗转沉沦、历尽沧桑,被多少人追慕渴求,鱼0混珠,却难现庐山真面目的北宋张择端的亲手真迹——《清明上河图》。
1953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皇极殿要对外开放,国家政府特别指示,将《清明上河图》这件国宝级文物从东北调到北京,在故宫博物院作特别展出,以壮皇极殿开放之声势.,今天,《清明上河图》安居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被誉为“故宫至宝”,它得到了最完美的归宿。中投银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拍卖、评估、销售、保管、委托出售、交流于一体的全方位运营平台。如果您有收藏品想要出售或是鉴定,欢迎与我司接洽。
公司地址:广州市白云区齐富路1438号云丽大酒店6层
联系人: 何先生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