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清.郑燮
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不是想要了解我们的板桥先生,是不是想要购买一幅郑燮的竹石回去放在大厅,时常欣赏!
或者你有郑板桥的字画,却不知道是不是本人的作品,你存在有疑问。却不知道去哪里鉴定,进而想了解我们手中的作品!
也有可能你有郑燮的画想要出手,不知道他的市场价值是多少,卖低了觉得亏本,卖高了,又怕卖不出,不知道什么价格合理!
那么请你联系我吧
Iphone:
:
邮箱
郑燮的画为什么那么值钱:
近些年,国内掀起一股空前的收藏热,古董或准古董顿时身价百倍,广受青睐。古代名家的字画,尤其如此,一幅画的市场价可以达到令人咋舌的地步。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他们的画风特点概括为“奇”、“狂”、“怪”,格调高迈,市场的认可度很高。作为八怪的领军人物,郑板桥的书画作品更是炙手可热,价格一路飙升。据2011年北京匡时春季专题拍卖会传出消息,一幅郑板桥的《竹石兰蕙图》以4600万元的天价成交。
生活在清代中叶的扬州画家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他出身于寒门,母亲早亡,父亲是教书匠。仕途不顺畅,四十四岁考中进士,最终只当了知县。辞官后,到扬州以卖画为生,因为名气响,求画的人多,67岁高龄的郑板桥干脆自定润格,明码标价:“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亦不 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在文人羞言阿堵物的时代,敢于做出反潮流的惊人之举,实属出格且大胆。
卖画如果遇到识货的知音客,画价自然还要高出不少。郑板桥在考中进士前,雍正十三年(1735)早春时节,到扬州郊外踏青,无意中来到一户人家,看到墙壁上贴着自己的词作。正当他洋洋得意之时,户主大妈拖着她的闺女饶姑娘出来。听说眼前的这位相公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饶姑娘大喜过望,深情的说:“久闻公名,读公词,甚爱慕,闻有《道情十首》,能为妾一书乎?”郑板桥大笔一挥,写就《道情十首》,还另外题了一阕《西江月》赠给她:“微雨晓风初歇,纱窗旭日才温。绣帏香梦半蒙腾,窗外鹦哥未醒。蟹眼茶声静悄,虾须帘影轻明。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 老大妈听说郑板桥丧偶,主动提出将小女儿嫁给他。郑板桥见排行第五的饶姑娘年轻貌美,聪明伶俐,又是自己的铁杆粉丝,心里自然高兴,说了两句客气话后,便愉快地答应下来,并相约两年后他中了进士,再来迎娶。
这件事被江西商人程羽宸知道了,他对郑板桥非常崇拜,拿出500两银子替他作聘金交给饶家。两年后,郑板桥自京城回来迎娶时,他再送500两银子给郑板桥,作为娶新媳妇的费用。这则佳话,并非出自记录,也不是坊间的无稽之谈,而是乾隆十二年郑板桥在山东任上,困在济南乡试“锁院”时,写在《板桥偶记》中的自述,这段文字,多数板桥文集均收录,应该具有较大的真实性。
当然,程羽宸的银子不是白送的,补偿代价是郑板桥的字画。但这位姓程的商人,是个很知趣的人,他索画要看名士的心情,“板桥略不可意,不敢硬索也。”商人讲究将本求利,估计程与画家的交往,不会是桩赔钱买卖,郑板桥一定给他相当数量的字画。这批字画,每张的成本价不高,假如传给后代,保存到现在,那就大发了。
这里,我们不妨犯傻来换算一下:乾隆年间一两白银大致可以买到一石大米(约150市斤),1000两白银则可买回15万斤大米,按如今每斤大米2元的市场价计算,就相当于30万元。以30万元的代价,换得郑板桥的几幅书画,成本便宜得很!郑板桥同样值得,用自产书画换来貌美娇妾,不算是赔本生意。这名饶氏,后来果然成为郑板桥晚年生活中的忠实伴侣。再说画价,对照如今天价的《竹石兰蕙图》,区区30万元,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拍卖佣金还不止这些呢!
《竹石兰蕙图》是郑板桥63岁时在扬州卖画期间的作品,为好友刘青藜的母亲八十大寿而作,是友情创作还是付费作品,不详。此时,郑板桥的绘画创作,已臻巅峰状态,笔力雄健,力透纸背。此图为水墨纸本,立轴,如此大尺幅的力作在郑板桥的作品中颇为少见,卖出了天价,是当今市场对其后续价值看高的表现。画面上,几丛修竹立于岩石前,下有兰蕙映衬,恰如天成,呈自然之趣。修竹安排错落有致,竹竿细密却显示力量。仔细欣赏,竹叶、竹干都有板桥“六分半”书法的笔意,摇曳多姿,清丽的意境中透出画风的老辣。
郑板桥的绘画特点:
一、画之“绝”--遵循“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书画家,尤擅画兰、竹、石。他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入画,粗笔细描,疏密得宜;淡妆浓抹,恰到好处;笔力劲峭,画面清奇;淡雅隽永,自成一家。
二、书之“绝”--书法独创“六分半书”,“乱石铺街”。
郑板桥的书法,自称为“六分半书”,人称其为“乱石铺街”。
板桥书法,融汇真、草、隶、篆四种书体,而以真隶为主,以篆隶参行、楷,用作画的方法写成,非古非今,非隶非楷,瘦硬奇峭,自成体貌,不落俗套,故只有“六分半书”,实则还有“三分半画。”这种把书画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的字体,高低不一,大小不一,疏密不一,看似“乱石铺街”,实是错落有致,疏朗有序,纵横驰骋,挥酒自如。
三、诗之“绝”--诗文应该“放言高谈”,“沉着痛快。”
郑板桥擅画兰竹,工书法,还善诗文。与他的书画一样,他的诗文也
是很有特色,别具风格的。他说自己的性格“放荡不羁,谩骂无择”。
你想要卖郑板桥的画?
你想要卖郑板桥的画?
你有郑燮的画想要鉴定真伪?
又或者你有郑燮的画,视为珍宝,想要和人分享!
那么联系我吧!
联系方式:
鉴赏:
邮箱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