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承盘圆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足。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底满釉,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乾隆皇帝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器物外底。诗曰: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后署“乾隆戊戌夏御题”此器造型规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温润。它应与三足樽配套使用,用以承放三足樽。
盘撇口,浅弧壁,坦底,圈足外撇。通体内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因采用“裹足支烧”,因此外底留有3个细小支钉痕。这件汝窑青瓷盘釉质莹润,其质感似丝绸般柔美。宋代汝窑青瓷尽管在色调上深浅不一,但都离不开“淡天青”这个基本色调。这种冷暖适中的色调以其素雅清逸,适应了北宋时期上层社会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审美情趣,使汝瓷成为宋代诸瓷之首,并一直受宠于宫中。汝窑盘,宋,高3.5cm,口径19.3cm,足径12.6cm。盘口微撇,圈足外撇。盘身满釉,开细碎纹片。底有5个支烧钉痕,并刻有“寿成殿皇后阁”六字。此器制作工细,釉质纯净,开冰裂纹片,是宋代汝窑瓷器中的上品。其题字表明此器为当时供奉宫廷的器物。
汝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少见花纹装饰,但汝窑烧造贡瓷以前,曾釉刻花和印花产品,如宝丰汝窑遗址曾发掘出刻花鹅颈瓶,当为汝窑成为官窑以前的产品。有的瓷器的腹壁饰弦纹,如汝窑弦纹三足尊。

此樽直口,平底,口、底径度相若。外壁近口及近足处各凸起弦纹两道,腹中部凸起弦纹三道。下承以三足。外底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里外满施淡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此樽仿汉代铜樽造型,器形规整,仿古逼真,釉色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瓷樽始于宋,汝窑、定窑、龙泉窑均有烧造,是陈设用品。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只有两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以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亦收藏一件。
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这两种,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带“奉华”字铭的宫廷用瓷“奉华堂”的专用品,奉华堂系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为高宗宠妃刘妃所居。汝窑器带“奉华”字铭的有三件,铭文师宫廷玉作工匠后刻的。另一种铭文刻一“蔡”字,共有两件,一为盘,一为碟。刻“蔡”字铭文的是物主的姓氏。宋代蔡家能收藏汝窑瓷器的可能有两种,一为蔡京,徽宗时位极人臣;一为蔡京之子蔡鯈,鯈为驸马,徽宗十次至其府第,赐予珍宝无数,其中必有珍贵的汝窑瓷器在内。
瓷器征集电话: 徐经理